国画家严学章,1954年生于湖北新洲,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国画界以“猫”为标志性符号的代表性画家,他早年研习书法与篆刻,后专攻花鸟画,尤以画猫闻名,被业界誉为“猫王”,严学章的艺术之路融合了传统笔墨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其作品既有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又充满市井生活的鲜活气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猫论”艺术体系,对当代国画题材的拓展与语言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严学章的艺术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为传统奠基期,他师从湖北名家汤文选、鲁慕迅,系统研习徐渭、朱耷、吴昌硕等明清大家的笔墨技法,同时深入研习《石门铭》《张黑女墓志》等碑帖,书法功底深厚,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花鸟为主,风格沉郁古朴,注重笔墨的锤炼与意境的营造,如《墨荷图》《秋菊图》等,已显露出对传统程式的突破意识,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转型探索期,他受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理念启发,将目光转向市井生活中的寻常物象,尤其是猫的形象,他发现猫的灵动、机警与多变性,恰能承载现代人的情感与哲思,遂以猫为核心载体,开始探索“猫体花鸟”的新路径,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戏猫图》,笔墨开始趋于松动,造型略带夸张,猫的形象已摆脱传统花鸟画的附属地位,成为画面主角,2010年至今为成熟升华期,严学章提出“猫论”艺术主张,即“画猫画骨,更画魂;画人画物,更画世”,将猫的个体生命体验与人类社会的世态百相相融合,形成“笔墨当随猫意”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如《百猫图长卷》《五猫图》等,笔墨恣肆酣畅,构图奇崛多变,猫的形象既有拟人化的幽默与温情,又蕴含对生命、社会的深刻思考,艺术语言臻于成熟。
严学章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笔墨语言的创新上,他打破传统花鸟画用笔的工整与细腻,以篆书笔法入画,线条圆劲厚重,如“屋漏痕”般自然天成;同时融入草书的飞动与率性,形成“拙中见巧、辣中含润”的独特笔触,在墨法上,他擅用浓淡干湿的对比,如画猫常用焦墨勾勒轮廓,淡墨渲染毛发,再以花青或赭石点染局部,使猫的形象既有体积感,又透出灵动之气,构图的突破性是其另一显著特点,他摒弃传统花鸟画“折枝”式的简约构图,借鉴现代构成的平面构成原理,将猫置于充满张力的空间中,或聚或散,或正或欹,画面常以大面积留白与密集的墨块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视觉效果,如《猫趣图》中,三只猫以S形布局,背景仅留几笔枯竹,却使画面充满动势与节奏感,题材的拓展与人文关怀的注入是其作品的核心灵魂,严学章笔下的猫不再是单纯的动物形象,而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角色:或为沉思的哲人,或为嬉戏的顽童,或为孤独的行者,或为世事的旁观者,他通过猫的眼睛观察人性,通过猫的姿态隐喻社会现象,使作品既有童趣盎然的视觉美感,又引发观者对生命、孤独、自由等永恒命题的思考。
严学章的代表作品丰富且各具特色,以下列举其部分重要作品:
作品名称 | 创作年代 | 艺术特点 | 文化内涵 |
---|---|---|---|
《百猫图长卷》 | 2015年 | 长36米,绘100只姿态各异的猫,笔墨从工写到写意,融合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 | 以猫为镜,折射百态人生,暗合“百家争鸣”的文化寓意,展现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
《五猫图》 | 2018年 | 五只猫围坐成一圈,似议事,似闲聊,构图呈圆形,用色淡雅,笔墨灵动。 | 取“五福临门”之意,象征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体现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猫戏竹》 | 2020年 | 猫与竹的互动,猫的灵动与竹的挺拔形成对比,背景大面积留白,题诗“未出土时先有节”。 | 以竹喻人,以猫点睛,表达“刚正不阿、灵活应变”的人生智慧。 |
《夜猫》 | 2022年 | 黑猫在夜色中独行,仅用淡墨渲染背景,猫的眼睛以焦墨点睛,充满神秘感。 | 象征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坚守,引发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追问。 |
严学章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更在于其对当代国画发展的启示意义,他打破了传统花鸟画“重技法、轻思想”的桎梏,将日常生活的鲜活体验与深刻的人文思考融入绘画,使国画题材从“梅兰竹菊”的经典范式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拓展,他强调“笔墨当随时代”,以现代审美重构传统笔墨语言,使国画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还通过著书立说、举办讲座、培养弟子等方式,传播“猫论”艺术理念,推动国画艺术的普及与创新,被业界誉为“传统与现代的架桥者”。
相关问答FAQs
问:严学章先生笔下的“猫”与传统花鸟画中的猫有何不同?
答:传统花鸟画中的猫多作为花鸟的附属元素,或点缀于牡丹之下,或嬉戏于竹林之间,造型多追求工整写实,笔墨服务于整体的雅致意境,如宋代院体画《狸奴小影》中的猫,侧重形态的逼真与贵气,而严学章笔下的猫是画面的绝对主角,他赋予猫拟人化的情感与社会角色,造型上打破工写界限,既有夸张的动态,又有传神的细节;笔墨上则融入书法的笔意与篆刻的金石气,使猫的形象既有“写意”的灵动,又有“写意”的骨力,更重要的是,他的猫不再是单纯的动物,而是承载着对生命、社会、人性的思考,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媒介,具有更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时代精神。
问:严学章的“猫论”艺术主张对当代青年画家有何启示?
答:严学章的“猫论”主张“画猫画骨,更画魂;画人画物,更画世”,对当代青年画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选择的“生活化启示”,他鼓励青年画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而非局限于传统经典范式,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是语言创新的“传统化启示”,他提出“笔墨当随猫意”,即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进行创新,反对对传统的简单模仿或全盘否定;三是精神表达的“人文化启示”,他强调绘画应传递思想与情感,而非单纯的技巧展示,引导青年画家在创作中注入对生命、社会的关怀,使作品具有更深沉的精神力量,这些主张为青年画家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找到创作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