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及书画家,其艺术生涯与创作特色有何值得探寻之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程及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书画家与美术教育家,他以深厚的传统书画功底为根基,融合西方水彩画的技法与理念,开创了独具“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新境界,被誉为“将中国水墨意境引入西方水彩画的第一人”,他的艺术生涯跨越近一个世纪,创作涵盖书画、水彩、油画等多个领域,作品既承载东方哲学的空灵悠远,又具西方艺术的视觉张力,成为20世纪中外艺术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程及书画家

程及1912年出生于上海松江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浸润于传统文化,少年时师从当地名习书画,临摹大量古代碑帖与山水画作,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1929年,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张辰伯、潘天寿等艺术大师,系统学习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在校期间,他不仅精研四王山水、八大山人的写意精神,更对西方素描、色彩学产生浓厚兴趣,常在校外观摩外国画展,尝试将西画的透视、光影融入传统笔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程及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创作了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木刻、宣传画,这段经历让他的艺术注入了家国情怀,也使其对“艺术如何服务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1947年,程及赴美国深造,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美术教育,后旅居美国长达半个世纪,在异国文化环境中,他并未疏离传统,反而以更开放的视野审视中西艺术的差异与共通,他发现西方水彩画的透明性、流动性与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有异曲同工之妙,遂开始探索以水彩为媒介,融合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意境”与西方风景画的“光影”“空间感”,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有黄山、江南水乡等东方景致,也有纽约街景、欧洲田园等西方风光,但无论何种题材,都渗透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他创作的《黄山云海》,以水彩的淡彩晕染出云雾的缥缈,又以书法性的线条勾勒山石的峻峭,画面既有西方风景的写实光影,又有中国传统山水的空灵气象;而《威尼斯水巷》则用流畅的笔触表现水波的粼粼反光,建筑物的透视精准,却在近景处点缀几株墨笔垂柳,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诗意。

程及的艺术风格以“融会贯通”为核心,他强调“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认为传统艺术并非一成不变的符号,而是需要在当代语境中不断创新,在水彩画技法上,他突破西方水彩对“写实”的单一追求,大胆借鉴中国画的“泼墨”“破墨”法,通过水分的控制形成色彩的自然交融,使画面既有水彩的清新明快,又有水墨的浑厚华滋,在书画创作中,他则融入素描的造型能力,使书法线条更具节奏感与立体感,如其晚年创作的行书作品《苏轼·赤壁赋》,笔力遒劲而不失灵动,字里行间可见西方绘画对“结构”“平衡”的理解,这种跨越中西的艺术实践,不仅拓宽了水彩画与书画的表现边界,也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范式。

程及书画家

作为美术教育家,程及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外艺术交流,他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任教,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其教学理念强调“传统是根,创新是魂”,鼓励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核,19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后,程及积极推动两国艺术交流,组织中国书画展赴美展出,邀请美国艺术家访华,为中美文化架起桥梁,1980年代,他多次回国讲学、办展,将“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带回国内,影响了一代青年艺术家,他的著作《程及水彩画技法》《中国画与西方水彩》等,系统阐述了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思考,成为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献。

程及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他是第一位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的华裔艺术家,作品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顶级机构收藏,1996年,程及在上海逝世,留下数千件艺术作品与丰富的艺术思想,他的艺术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20世纪中国文化自信与开放精神的体现——既坚守传统根脉,又拥抱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光彩。

程及艺术生涯重要节点

时间 事件概要 意义
1912年 出生于上海松江,自幼学习书画 奠定传统艺术根基
1929年 考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天寿等 系统接受中西方艺术教育
1937-1945年 投身抗日宣传,创作木刻、宣传画 艺术注入家国情怀,形成关注现实的特点
1947年 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美术教育 开始探索中西艺术融合
1950-1970年代 在耶鲁大学等校任教,创作《黄山云海》《威尼斯水巷》等代表作 形成“中西合璧”艺术风格,国际影响力扩大
1970年代 推动中美艺术交流,组织中国书画展赴美 促进两国文化互鉴
1980年代 多次回国讲学、办展,出版艺术著作 将融合理念带入国内,影响青年艺术家
1996年 在上海逝世 留下丰富艺术遗产,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程及艺术风格特点(中西融合对比)

传统书画元素 西方水彩元素 融合表现
线条(书法性笔触) 造型线条 以书法提按顿挫的线条勾勒物象轮廓,结合西方透视增强空间感
墨色(浓淡干湿) 色彩层次 用“墨分五色”原理控制色彩浓淡,以水彩透明性表现光影变化
留白(意境营造) 空间处理 通过留白形成画面呼吸感,结合西方构图平衡感,增强画面张力
写意(抒情性) 写实(光影再现) 在写实基础上融入写意精神,使作品既有具象之美,又有抽象之韵

FAQs

问题1:程及的艺术创作如何实现中国传统书画与西方水彩画的融合?
解答:程及的融合并非简单叠加技法,而是从精神内核到形式语言的深度贯通,在精神层面,他坚守中国艺术“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将东方哲学的空灵、悠远融入西方风景画的光影与空间;在形式层面,他借鉴中国画的“线条”“墨色”“留白”技法,以书法性笔触勾勒物象,用“墨分五色”原理控制水彩的浓淡层次,同时保留西方水彩的透明性与光影表现力,他画黄山时,既用水彩的淡彩渲染云雾的流动感,又以水墨的皴法表现山石的肌理,使画面既有西方风景的视觉真实,又有中国传统山水的诗意想象。

程及书画家

问题2:程及的艺术成就对当代中外艺术交流有何启示?
解答:程及的艺术实践启示我们:中外艺术交流的核心不是“替代”或“被替代”,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通,他以“传统为根、创新为魂”的创作理念证明,传统文化并非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滋养艺术生机的土壤;他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吸收西方艺术的优长,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当代艺术交流应借鉴这种“双向奔赴”的思路——既要坚守自身文化特质,又要以世界性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在互鉴中推动艺术的多元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程利作为国画家,其艺术探索中藏着哪些独特密码?
« 上一篇 09-17
玫瑰翡翠博客,藏着哪些浪漫与珍贵的故事?
下一篇 » 09-1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