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龙辉,19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浸润于江南水乡的氤氲文气,祖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私塾先生,擅书法,家中藏书颇丰,龙辉幼时便常伴祖父研墨铺纸,耳濡目染间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六岁起临摹《玄秘塔碑》《兰亭序》,十岁便能独立书写楹联,1983年,他拜入苏州书画名家张明远门下,系统学习书法与国画技法,张先生“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理念为其奠定了坚实的艺术根基,1987年,龙辉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行简、姚治华等教授,在校期间既深耕传统笔墨,又广泛接触西方艺术理论,形成了“守正创新”的艺术观。
龙辉的艺术风格鲜明,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书法上,他五体皆能,尤擅行草与隶书,行草取法二王之飘逸、怀素之狂放,笔力遒劲而气韵贯通,结体疏密有致,如《赤壁赋》长卷,单字看似欹侧,整体却如行云流水;隶书则融合《曹全碑》的秀美与《张迁碑》的朴拙,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被评价为“有金石气而不失书卷气”,绘画方面,他主攻山水,兼及花鸟,作品多取材江南烟雨与北方雄山,既有“南宗”的温润淡雅,又具“北宗”的苍劲刚健,其代表作《黄山云海》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勾勒云雾翻涌之态,山石以皴擦点染结合,既显黄山之险峻,又透出文人画的雅致;《江南烟雨图》则用湿笔晕染,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小桥掩映于绿柳之间,尽显水乡灵秀。
在艺术成就上,龙辉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霜林晚照》《荷塘清趣》等曾获全国美展银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并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书画》杂志编委,致力于传统书画的传承与推广,2015年,他在苏州博物馆举办“龙辉书画艺术展”,展出作品120余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2020年,出版《龙辉书画集》《山水画技法解析》等专著,系统阐述其艺术理念。
为更清晰地展现龙辉的艺术历程,以下为其艺术年表(部分):
年份 | 艺术事件 |
---|---|
1983年 | 拜入张明远门下,系统学习书画 |
1987年 |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
1992年 | 作品《秋山萧寺》入选全国青年美展 |
2005年 | 《黄山云海》获全国美展银奖 |
2015年 | 在苏州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 |
2020年 | 出版《龙辉书画集》,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
龙辉的艺术理念始终围绕“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他常言:“笔墨当随时代,但根脉不可断。”为深入生活,他每年至少两个月外出写生,足迹遍及黄山、泰山、桂林及江南水乡,将自然之境与笔墨之法相融合,他热心艺术教育,开办“龙辉书画工作室”,培养青年艺术家数百人,并参与“书画进校园”公益活动,推动传统艺术普及。
相关问答FAQs
Q1:龙辉的艺术风格如何形成?
A1:龙辉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源于家学渊源、名师指导与长期实践三方面,幼时祖父的启蒙与苏州地域文化的熏陶,为其打下传统基础;拜师张明远后,系统学习书画理论与技法;中央美院的求学经历,使其融合中西艺术视野;常年写生让他将自然感悟与传统笔墨结合,最终形成“雄浑中见雅致,传统中含创新”的独特风格。
Q2:他的山水画与历代画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A2:龙辉的山水画在继承“南宗”水墨晕染与“北宗”斧劈皴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构成意识,他打破传统山水“三远法”的固定构图,采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结合的方式,增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用色上,在传统水墨基础上适度加入赭石、花青等淡彩,既显文人画的清雅,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被誉为“传统笔墨的当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