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门类,以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融合儒释道哲学思想、文人审美情趣与独特笔墨技法,历经千年演变,孕育出众多艺术巨匠与传世名作,这些画家或以雄浑壮阔的北方山水震撼人心,或以温润秀丽的江南景致陶冶情操,或以写意笔墨抒发胸中丘壑,共同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的辉煌传统。
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独立出来,展子虔是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作为隋代画家,他曾任朝散大夫,以青绿山水著称,开创“咫尺千里”的构图范式,其代表作《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独立山水画,绢本设色描绘贵族春游场景:近处坡岸桃红柳绿,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以石青、石绿晕染山色,线条细劲有力,人物虽小却动态生动,展现出“春山淡冶而如笑”的意境,奠定了山水画“可游可居”的审美追求,唐代李思训则将青绿山水推向极致,作为宗室子弟,他曾任左武卫大将军,画风富丽堂皇,人称“大李将军体”。《江帆楼阁图》以金碧设色画江岸楼阁,山石用勾勒填色法,线条劲挺,色彩明快,楼阁建筑精巧细致,远山以青绿渲染,近景树木枝叶繁茂,尽显盛唐气象,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创文人山水先河,他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首创破墨山水,笔墨清润,意境空灵,传世摹本《辋川图》以水墨淡设色描绘辋川别业二十景,山岗环抱,亭台掩映,烟云缭绕,以简练笔法表现“空山新雨后”的静谧,其“画中有诗”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画发展。
五代时期,山水画呈现南北地域风格分野,北方画家荆隐居太行山,著《笔法记》,创北方山水画派,其代表作《匡庐图》以全景式构图画庐山景色:主峰巍峨耸立,飞瀑直下,山石用“披麻皴”“雨点皴”表现质感,树木穿插有致,山腰处一亭翼然,山下商旅缓行,气势雄浑,展现出“全景山水”的壮美,南方画家董源任南唐北苑副使,专写江南山水,平淡天真,创“披麻皴”法,善用墨色渲染。《潇湘图》以青绿设色画潇湘地区平远景色,山峦连绵平缓,草木葱茏茂密,渔人捕鱼、沙鸥翔集,山石用淡墨皴擦,再以花青、赭石晕染,温润如玉,开创“南宗”山水的温润体系,其弟子巨然继承衣钵,《层岩丛树图》以破笔焦墨点苔,表现江南雨后山林的苍润,烟云流动,层次丰富,进一步丰富南方山水笔墨语言。
北宋山水画进入全盛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推动山水画空间表现,其代表作《早春图》以卷云皴画山石,墨色滋润,画初春山景:山顶薄雾弥漫,山谷溪流解冻,树枝吐出新芽,画家以“淡墨岚气”表现春雨初霁的生机,构图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展现“早春”的微妙变化,范宽则专写关中、终南山景,善画雄强壮阔山水,主峰突兀,用“雨点皴”“豆瓣皴”表现山石质感,笔墨厚重。《溪山行旅图》以全景构图画太行山景:主峰巍然矗立,占画面三分之二,瀑布飞流直下,山脚下商旅队缓缓前行,以“以大观小”之法咫尺千里,气势撼人心魄,被誉为“宋代山水第一”,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米氏云山”,以“米点皴”表现江南烟雨,米芾《春山瑞松图》以卧笔横点连成山形,墨色浓淡相间,云气翻涌,天真烂漫,开创“米家山水”的独特意境。
元代文人画兴起,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倡导复古,笔墨秀润。《鹊华秋色图》以青绿设色画山东鹊山、华不注山秋景,山形圆润,笔法松秀,融合书法用笔,色彩清雅,展现“作画贵有古意”的审美理念,黄公望师法董源、巨然,晚年隐居富春江,耗时三年创作《富春山居图》,以长卷形式描绘富春江两岸景色:峰峦坡石,云树村舍,笔墨干湿浓淡变化丰富,披麻皴圆润流畅,墨色苍茫简远,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王蒙以“解索皴”画繁密山景,《青卞隐居图》以高远构图画浙江卞山景色,山势层叠,丛林茂密,山石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墨色焦浓结合,自题“写于黄鹤山窗”,展现隐逸情怀,倪瓒则创“折带皴”,画平远山水,意境萧疏,《渔庄霁色图》以三段式构图画远山、枯树、水面,笔墨简淡,大片留白,表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意趣。
明代吴门画派崛起,沈周开创文人写意新风,《庐山高图》以王蒙笔法画庐山雄姿,山层叠嶂,云气蒸腾,披麻皴和荷叶皴结合,笔墨老辣,表达对师长的敬意,文徵明擅画江南小景,《真赏斋图》以工笔设色画斋室环境,庭院雅致,竹石清幽,笔墨精细温润,展现文人闲适生活,唐寅融合院体与文人画,《落霞孤鹜图》以斧劈皴画山石,设色明快,画落霞孤鹜,江天一色,意境优美,兼具诗情画意,清代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创新山水画语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以奇峰怪石入画,用荷叶皴、解索皴,墨色浓淡相济,构图奇险,充满个性与生机,成为革新派的代表。
画家 | 朝代 | 艺术风格 | 代表作 |
---|---|---|---|
展子虔 | 隋 | 青绿山水,开创“咫尺千里” | 《游春图》 |
李思训 | 唐 | 金碧山水,富丽堂皇 | 《江帆楼阁图》 |
王维 | 唐 | 文人水墨,意境空灵 | 《辋川图》(摹本) |
荆浩 | 五代 | 北方全景山水,气势雄浑 | 《匡庐图》 |
董源 | 五代 | 江南平淡山水,温润秀润 | 《潇湘图》 |
范宽 | 北宋 | 雄强山水,笔墨厚重 | 《溪山行旅图》 |
郭熙 | 北宋 | 三远法,笔墨滋润 | 《早春图》 |
黄公望 | 元 | 浅绛山水,意境简远 | 《富春山居图》 |
沈周 | 明 | 吴门画派,笔墨苍劲秀润 | 《庐山高图》 |
石涛 | 清 | 创新派,笔墨恣肆,构图奇险 |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
FAQs
-
中国山水画“南宗”与“北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南宗”以王维、董源、巨然为代表,风格平淡天真,以水墨为主,重意境表达,强调“书画同源”,属文人画体系;“北宗”以李思训、李唐、马远为代表,风格雄强刚劲,青绿或水墨苍劲,重笔墨技法与写实,属院体画体系,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此分野,推崇南宗为文人画正统。 -
为什么《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晚年隐居富春江,耗时三年创作此画,以自然山水为师,融合书法用笔,笔墨技法炉火纯青,意境简远苍茫,被誉为“画中《兰亭序》”,其艺术成就极高,且历经“焚画殉葬”等沧桑,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象征,兼具艺术与人文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