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于庆海简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画家于庆海是中国当代山水画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鲜明的时代创新,在画坛享有盛誉,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水墨世界,将自然山川的灵韵与人文情怀熔铸于笔墨之间,形成了苍劲浑厚、清雅灵动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多家权威艺术机构收藏。

画家于庆海简历

1948年,于庆海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书画世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画师,擅长年画与花鸟画,幼年的于庆海常在祖父案头观摩作画,耳濡目染下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少年时代,他系统学习书法,临摹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1960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黑伯龙,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尤其对北宋范宽、郭熙的斧劈皴、卷云皴等技法进行深入研习,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埋下伏笔。

1968年,于庆海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苦禅、李可染、周思聪等艺术大师,在校期间,他不仅系统研习传统山水、花鸟画,还深入敦煌莫高窟、永乐宫等地临摹壁画,汲取古代壁画的色彩与线条精华,197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期间多次赴黄山、泰山、长江三峡等地写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以写实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代表作《泰山日出》《黄山云海》等,以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构图,展现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于庆海的艺术创作进入探索期,他开始尝试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表现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意境相结合,在保留水墨韵味的基础上,融入光影与色彩的变化,1990年,其作品《秋山问道》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铜奖,标志着其艺术风格的成熟,该画以高远构图描绘秋日山峦,层林尽染中隐约可见茅屋数间,既有宋代山水的雄浑气象,又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笔墨苍劲而不失灵动,设色清雅而不失层次,此后,他陆续创作《溪山清远系列》《烟江叠嶂图》等代表作,逐渐形成“以书入画、以色补墨、以意构境”的独特艺术语言。

画家于庆海简历

于庆海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更致力于艺术教育与传承,1985年起,他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培养了大量青年画家,他还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举办展览,促进中外艺术交流,2000年,他发起“中国山水画高研班”,旨在推动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型,2015年,于庆海艺术馆在山东潍坊落成,永久收藏其代表作及艺术文献,成为研究其艺术成就的重要平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的于庆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机构收藏,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金奖”“全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览优秀奖”等重要奖项,出版有《于庆海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技法研究》等十余部专著,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项目
姓名 于庆海
出生年份 1948年
籍贯 山东潍坊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师从 李苦禅、李可染、周思聪、黑伯龙
现任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艺术流派 当代写意山水画
代表作品 《秋山问道》《溪山清远系列》《泰山日出》《烟江叠嶂图》

FAQs
问:于庆海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于庆海的山水画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三性”:一是传统性,他深研宋元山水画技法,以书入画,线条刚劲有力,皴法苍茫厚重;二是创新性,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光影与传统水墨结合,形成“以色补墨”的独特设色法,画面既保留水墨的韵味,又富有层次感;三是意境性,注重画面的诗意表达,通过高远、深远构图营造空灵悠远的意境,作品常隐含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画家于庆海简历

问:于庆海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答:于庆海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推动者,自1985年起,他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任教,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2000年发起“中国山水画高研班”,系统传授传统山水画技法与当代创作理念;他还通过国内外展览、讲座等形式,促进中外艺术交流,出版多部艺术教育专著,为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有浅裂纹的翡翠
« 上一篇 09-06
翡翠是绿色还是透明?颜色与透明度的疑问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