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一枚,其创作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清晨六点,画室里的亚麻布还带着夜晚的微凉,窗台上的绿萝被第一缕阳光照得透亮,画家林舟放下刚磨好的画笔,指尖沾着一点钴蓝色的颜料,像极了此刻天空的颜色,这是他作为一名职业画家的第十年,从最初在出租屋支起简易画架,到现在拥有带天光的工作室,画笔下的世界从未停止生长。

画家一枚

用眼睛触摸世界的日常

林舟的一天总是从“观察”开始,早餐时他会盯着窗外梧桐树的光斑发呆,计算阳光透过叶片的角度;路过菜市场,他会蹲下来看摊贩手里番茄的红色层次,从蒂部的青绿到果肉的深红,用手机拍下二十多张不同光下的照片;甚至喝咖啡时,杯沿的泡沫纹理、瓷杯的反光,都会被他记在速写本上。“画家不是用眼睛‘看’,是用眼睛‘触摸’。”他说,每个普通人忽略的细节,都是藏在生活里的颜料。

画室是他的“第二个家”,靠墙立着十几个颜料管,从钛白到群青,从柠檬黄到深茜红,有些已经干瘪到挤不出完整的膏体,却被他舍不得扔——“这个颜色刚好调出过雨后黄昏的灰紫”,画架上未完成的油画是近期的创作《巷弄的午后》,斑驳的墙面、晾晒的蓝布衫、趴在石阶上的橘猫,笔触里有明显的刀痕,那是他特意保留的“粗糙感”,“太细腻反而像照片,油画得有呼吸感”。

除了创作,他还要花时间处理“杂事”:回复画廊的邮件、准备下个月的画展、教社区孩子画画,甚至帮画材店的老顾客调色。“别人以为画家就是天天画画,其实更多时候在等——等灵感,等颜料干,等一个合适的展览机会。”他笑着指了指画架旁的咖啡杯,“这杯子陪了我三年,里面的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就像创作里的等待。”

从“画得像”到“画得对”的蜕变

林舟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学时他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了两年设计,直到某天看到莫奈的《睡莲》,才突然明白“自己真正想画的是心里的世界,不是客户的需求”。“辞职时所有人都说我疯了,但拿起画笔的那一刻,我觉得终于‘活过来了’。”

画家一枚

早期的他执着于“画得像”,为了画好一只眼睛,能对着镜子画三个月;为了画准老房子的砖墙,在巷子里蹲了整整一周,被蚊子咬出二十多个包,直到2018年,他的一幅写实风景画入选了青年美术展,却在开幕式上听到观众议论:“画得真像,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句话让他开始反思:绘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后来我明白了,‘画得对’比‘画得像’更重要。”他开始尝试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在《城市脉动》系列里,用凌乱的色块表现地铁里的人流,用扭曲的线条表现压力,却在角落保留了一盏暖黄的灯——“再混乱的生活,也得有光。”这种转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作品逐渐被更多人关注,甚至有国外画廊主动联系他。

创作阶段的风格演变

创作时期 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 灵感来源
写实期(2015-2018) 注重细节与光影,追求“照片级”真实 《老巷晨光》《静物与梨》 童年记忆中的老街、日常静物观察
转折期(2019-2020) 开始融入主观情绪,色彩更浓烈 《情绪色谱》《雨夜》 个人经历的低谷期、都市生活的疏离感
成熟期(2021至今) 抽象与具象融合,强调“呼吸感”与“故事性” 《巷弄的午后》《共生》 自然与科技的关系、社区生活的温暖瞬间

被画笔治愈的时光

去年冬天,林舟经历了一段“灵感枯竭期”,他连续一个月画不出满意的作品,画布上堆满了撕掉的画稿,甚至一度想扔掉画笔。“有天晚上我在画室待到很晚,突然看到窗外飘雪,路灯把雪照得像碎钻,楼下环卫工人正慢慢扫雪,他的背影在雪地里特别孤独。”那一刻他突然拿起画笔,没用铅笔起稿,直接用大刷子蘸白色和钴蓝色在画布上涂抹,笔触里有种笨拙的真诚,那幅《雪夜归人》后来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他在留言里写:“从画里看到了生活里的温柔。”

现在的他,更愿意把绘画看作“与世界的对话”,他会去养老院教老人画画,发现他们笔下的太阳是歪的,房子是倒的,却藏着最纯粹的快乐;他会带着画板去山区,画孩子们黝黑的脸庞和明亮的眼睛,然后把画送给他们,“他们看画时的笑容,比任何奖项都让我有成就感。”

画家一枚

傍晚五点,林舟收起画笔,画布上的《巷弄的午后》已经干了,他走到窗边,看着夕阳把整条巷子染成金色,远处传来孩子的笑声,画室里,颜料管、画笔、速写本散落在各处,像一场未完的梦。“画家一枚”不是职业标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用画笔记录时间,用色彩感受生命,在平凡的日子里,把每一缕光、每一抹色,都变成永恒的瞬间。

FAQs

Q1:作为职业画家,如何应对创作瓶颈期?
A:瓶颈期其实是“给生活充电”的好机会,我会暂时放下画笔,去做些与绘画无关的事:比如去爬山、看一部老电影、读诗集,或者干脆在菜市场待一下午,有时候灵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撞”出来的——比如去年冬天看环卫工人扫雪,突然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我也会翻自己的旧画稿,看看过去喜欢的风格,或者尝试用不熟悉的工具(比如水彩、版画)画画,打破惯性思维。

Q2:对想学画画的新手,有什么实用建议?
A:别急着追求“画得像”,先学会“观察”,比如画一个苹果,不要只看它的形状,看它在光下的高光、阴影里的反光,甚至果皮上的小斑点,每天花15分钟画速写,画身边的任何东西:一杯水、一本书、窗外的树,不用管技法,只要记录下你“看到”的感觉,多看大师的作品,但不是临摹,而是想“他为什么这么画?”,别怕画得“丑”,每个画家都是从“丑”开始的,重要的是“画下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邹明周画家
« 上一篇 今天
翡翠耳钉的寓意有哪些美好象征?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