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修诚作为当代书法艺术领域的重要探索者,其作品以深厚的传统积淀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相交融,在书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数十年间,他扎根传统沃土,于碑帖之间探寻笔墨真谛,将秦汉的雄浑、魏晋的风骨、唐法的严谨与宋意的率性熔于一炉,创造出既有金石气韵又具书卷雅致的艺术语言,不仅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在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层面贡献卓著。
曲修诚的书法之路始于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幼年时,他师从地方名家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以楷书立骨,体悟“横平竖直”的法度与“浑厚雄强”的气魄;及长,转攻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沉浸于魏晋风度的飘逸与洒脱,尤对“永字八法”的精妙变化反复揣摩,打下坚实的用笔基础,中年以后,他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汉魏碑刻,遍临《张迁碑》《曹全碑》《龙门二十品》等,于斑驳的石痕中感受刀与石的碰撞,汲取方笔、折笔的劲峭与古朴,同时兼收米芾“刷字”的率性、徐渭狂草的纵逸,逐渐形成“碑为骨、帖为韵、碑帖互融”的创作理念,他曾言:“传统是书法的根,创新是书法的魂,根深才能叶茂,魂正方能致远。”这种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辩证思考,使其作品既有历史的厚度,又具当代的活力。
在艺术风格上,曲修诚的书法呈现出多元统一的特质,其行书最具代表性,用笔上以“屋漏痕”“锥画沙”为要,线条圆劲中见方折,苍茫中显灵动,如老藤盘结,既含金石的力度,又具墨韵的层次,其作品中“之”字的捺画,常以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至末端轻顿后缓缓出锋,形成“一波三折”的韵律,既得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又具《张迁碑》的朴拙,结字上,他打破唐楷的严整规范,融入行书的欹侧变化,字形或险绝中求平衡,或平淡中见奇崛,如“山”字常以斜为正,重心偏右而左伸,形成动态稳定;“水”字则三点连带,左右呼应,如流水行云,自然天成,章法上,他注重虚实相生、疏密有致,通过字距的疏密、行气的贯通、墨色的浓淡枯湿营造节奏感,有时以飞白破局,有时以浓墨点睛,使整幅作品如乐章般起伏跌宕,气脉贯通,为更直观展现其风格特点,可参考下表:
风格维度 | 具体表现 | 代表作品体现 |
---|---|---|
用笔 | 融合碑帖方圆,以“屋漏痕”为基,线条圆劲劲峭,提按转折富于节奏 | 行书《赤壁赋》中“江”字的竖弯钩,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末端轻挑,如锥画沙般劲道 |
结字 | 打破唐楷严整,融入行书欹侧,险绝中求平衡,平淡中见奇崛 | 楷书《心经》中“色”字,左窄右宽,横画斜上,重心下沉,形成动态稳定 |
章法 | 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墨色浓淡枯湿营造层次,气脉贯通 | 草书《将进酒》中通过“君不见”三字的连绵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疏朗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曲修诚的代表作品涵盖楷、行、草诸体,尤以行书与草书成就最为突出,行书《赤壁赋》是其“碑帖互融”理念的集中体现,全篇320余字,既保留了《兰亭序》的行云流水,又融入《张迁碑》的方笔骨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文人的豪情与哲思,寄蜉蝣于天地”一句,“蜉蝣”二字左密右疏,“蜉”字三点水以连带笔法写成,如流水般自然,“蝣”字右侧“禺”部则方折顿挫,与左侧形成对比,既见灵动又不失厚重,草书《将进酒》则展现了他对狂草的驾驭能力,全篇一气呵成,线条连绵不绝,如龙蛇飞舞,通过字形的大小错落、墨色的浓淡变化,将李白诗歌的豪放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楷书《心经》则体现了其“楷法无欺”的功力,结字端庄而不呆板,笔画精到而不失韵致,于静谧中见禅意,被誉为“当代楷书精品”。
除了艺术创作,曲修诚更以教育传承为己任,他曾任多所高校书法客座教授,开设“碑帖临创实践”“书法美学”等课程,培养了一批青年书法人才,他主张“技道双修”,认为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更是文化修养与人格精神的体现,常告诫学生:“学书先学做人,人正则笔正。”在教学中,他强调“以古为师,以创为新”,要求学生先临摹经典,掌握传统法度,再结合个人感悟进行创作,避免盲目跟风,他还积极推动书法文化传播,策划举办“当代书法传承与创新展”“青年书法家扶持计划”等活动,并出版《曲修诚书法集》《书法临帖与创作》等著作,为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曲修诚的书法艺术,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结晶,他以深厚的学养、创新的勇气和执着的精神,在当代书坛树立了独特的标杆,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更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FAQs
问题1:曲修诚书法的“碑帖互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融合对当代书法创作有何启示?
解答:曲修诚的“碑帖互融”主要体现在笔法、结字、气韵三个层面,笔法上,他以碑的方笔、折笔为骨,融入帖的圆笔、转笔,使线条既有力度又不失流畅;结字上,取碑的雄强奇崛,兼帖的欹侧变化,打破单一书体的局限;气韵上,融碑的朴拙厚重与帖的雅逸灵动,形成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这种融合启示当代书法创作者:传统并非割裂的碑帖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滋养的有机整体;创新需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既要敢于突破,又要守住根本,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气息又具文化底蕴的作品。
问题2:初学者学习曲修诚书法风格,应如何把握其“以古为今”的创作理念?有哪些具体的学习路径?
解答:初学者学习曲修诚书法风格,需先理解其“以古为今”的核心——即从传统中汲取养分,转化为个人语言,具体路径可分三步:第一步,夯实传统基础,先临习《兰亭序》《多宝塔碑》等经典碑帖,掌握笔法、结字的基本规律,尤其要体会帖的灵动与碑的骨力;第二步,分析曲修诚作品的融合点,如他如何将碑的方笔融入行书,如何通过章法营造气韵,可从其《赤壁赋》《心经》等代表作入手,逐字分析用笔、结字特点;第三步,尝试融合创作,在掌握传统技法与曲修诚风格特征后,选择简单文本进行临创实践,逐步融入个人理解,避免机械模仿,最终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