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什么宁?名中宁字前为何字,有何典故与艺术成就?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以“宁”为名的画家并不鲜见,其中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的当属“北派篆刻书画三绝”之一的宁斧成,宁斧成(1897—1966),字辅之,号老斧,辽宁海城人,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艺术大家,其作品以雄浑苍劲的金石气韵独树一帜,在近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画家什么宁

宁斧成的艺术生涯始于少年时代,自幼酷爱书画,早年曾师从当地名习书画,后辗转京津地区,受近代艺术思潮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一生淡泊名利,专注于艺术探索,书法四体皆能,尤以篆书、行草见长,其书法取法秦汉碑版,融入钟鼎文意,线条如刀削斧凿,刚劲中见灵动,极具金石质感;绘画以写意花鸟、山水为主,题材虽常见于梅兰竹菊、渔舟山野,却因善以书法用笔入画,将篆刻的刀法韵味转化为笔墨的骨力,画面看似简约,实则内蕴深厚,常被赞为“以书为魂,以印骨”;篆刻更是其艺术成就的巅峰,师法秦汉,兼取浙皖之长,刀法猛利峻峭,布局疏密有致,印文方折劲挺,自成一派“宁氏印风”,时人评其“印从书出,书印相融”,与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的篆刻风格并称,有“南吴北齐老宁刀”之说。

宁斧成的艺术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作品风格既有传承又各具特色,为更清晰地展现其艺术轨迹,以下通过表格梳理其创作分期及特点:

创作分期 时间段 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探索期 1920s-1930s 《篆刻集初稿》《行书条幅》 广泛临摹秦汉印玺及历代碑帖,书法以隶书、篆书为主,风格略显稚嫩但根基扎实;篆刻尝试刀法变化,布局尚显拘谨。
成熟期 1940s-1950s 《花鸟四屏》《篆书千字文》 书法形成个人风貌,篆书融入行笔节奏,行草笔势开张;绘画将金石笔墨结合,花鸟画用笔老辣,设色淡雅;篆刻刀法纯熟,印文方圆兼备,布局疏朗大气。
鼎盛期 1960s 《山水长卷》《自用印谱》 艺术达到巅峰,书法“老笔纷披”,绘画意境空灵,笔墨简练而意趣盎然;篆刻刀法“老辣雄奇”,印文更具金石味,被誉为“人书俱老”。

在艺术理念上,宁斧成始终强调“书画同源,印从书出”,认为书法是绘画与篆刻的根基,而篆刻则是书法的立体延伸,他曾言:“作画如作字,贵在笔笔有法;作字如作画,贵在笔笔有神。”这种将三者融会贯通的理念,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他的花鸟画,无论是红梅的傲骨、兰草的清幽,还是竹子的劲节、菊花的淡雅,皆以篆书的中锋用笔勾勒枝干,以行草的侧锋点染叶瓣,线条如屈铁盘丝,力透纸背;山水画则多取材北方山川,构图奇崛,笔墨浑厚,善用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山石的肌理与云雾的流动,兼具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

画家什么宁

宁斧成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更在于其对后世的影响,他一生收徒授艺,桃李满天下,其艺术风格被后学奉为圭臬,尤其在北方地区,“宁派”书画篆刻影响深远,他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部分篆刻作品更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尽管生前他并未刻意宣传,但艺术界对其评价极高,启功曾赞其“铁笔独开生面,金文自辟蹊径”,堪称“近现代艺坛的隐逸高士”。

相关问答FAQs

Q1:宁斧成的篆刻艺术与齐白石、吴昌硕的篆刻有何异同?
A:宁斧成、齐白石、吴昌硕并称为“20世纪三大篆刻大家”,三人风格各有千秋,相同之处在于均取法秦汉,强调“印从书出”,注重个人风格的形成,不同之处在于:吴昌硕的篆刻以“钝刀硬入”著称,线条古拙厚重,布局茂密,具有“复归平正”的庙堂气;齐白石则开创“单刀法”,线条大刀阔斧,破侧大胆,风格雄强霸悍,极具视觉冲击力;宁斧成的篆刻则以“方折劲挺”为特点,刀法兼具冲切之妙,布局疏密有致,印文方中带圆,既有秦印的端庄,又有汉印的雄浑,更添几分文人的书卷气,整体风格更显内敛含蓄。

Q2:宁斧成的书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表现如何?
A:近年来,随着近现代艺术市场的升温,宁斧成的书画篆刻作品逐渐受到收藏界关注,其作品在各大拍卖会上的成交价稳步上涨,尤其是精品篆刻印谱和书画手卷,更是藏家争相追捧的对象,其《篆书七言联》在2022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126.5万元成交,《花鸟图轴》在2023年北京保利春拍中落槌价达89.1万元,相较于齐白石、吴昌硕等同时代名家,宁斧成的作品市场价位仍有上升空间,这与其生前低调、作品存世量较少有关,学术界对其艺术价值的重新挖掘,也推动了市场对其作品的认可,未来有望成为近现代书画收藏领域的重要板块。

画家什么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梁林波书法有何独特魅力?笔墨间藏着怎样的艺术密码?
« 上一篇 今天
翡翠原石的裂绺如何影响其价值与品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