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春书法如何展现独特笔墨风神?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陈福春,1965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幼承庭训,弱冠即负盛名,四十年临池不辍,熔铸碑帖,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代“帖学”传承与创新的代表性书家之一。

陈福春书法

陈福春的书法之路,始于唐楷,早年遍临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及长,转攻行草,深研“二王”尺牍,尤得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之神髓,后又浸淫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卷》,取其“刷字”之率性与笔势之跌宕,中年以后,旁涉汉隶《曹全碑》《张迁碑》,汲取古朴浑厚之气,兼取怀素《自叙帖》的狂放与王铎草书的章法,逐渐形成“典雅中见奇崛,流畅中含金石”的个人风格。

陈福春书法的艺术特色,可从用笔、结字、章法三个维度解析,用笔上,他主张“中锋立骨,侧锋取妍”,线条圆劲如铁,又时露飞白,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如行书中,起笔藏锋护尾,行笔提按分明,收笔或含蓄内敛或戛然而止,兼具“屋漏痕”之浑厚与“锥画沙”之遒劲,结字上,他打破平正之态,以欹反正,疏密有致,或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既有“二王”的俊逸,又具米芾的奇崛,如“之”字多态,“心”字多变,尽显变化之妙,章法上,他注重行气贯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或断或连,或疏或密,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节奏感,尤其擅长在行书中融入草书的牵丝引带,使作品气脉流畅,一气呵成。

陈福春书法艺术风格概览(部分)

陈福春书法

书体 取法对象 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示例)
行书 “二王”、米芾 典雅灵动,跌宕多姿 《临米芾苕溪诗卷》
草书 怀素、王铎 奔放流畅,气势贯通 《自作诗·山行》
楷书 欧阳询、褚遂良 端庄严谨,法度森严 《心经》小楷

陈福春的书法创作,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其行书作品《兰亭序临卷》,在忠实于原作神韵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对“中和之美”的理解,线条更显温润,结字更趋灵动,被誉为“当代临兰亭之佳构”,草书作品《山行》,以自作诗为内容,将怀素的狂放与王铎的章法结合,笔势连绵,墨色浓淡相间,既有“飞鸟出林”之迅疾,又有“惊蛇入草”之劲健,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并获优秀奖,其楷书《心经》小楷,结字端庄,用笔精到,在方寸之间尽显佛法庄严,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陈福春常说:“书法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更是心性的艺术。”他主张“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认为学习传统不仅要临摹形貌,更要体悟古人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上,他强调“技进乎道”,注重培养学生的笔墨功夫与人文素养,其弟子多在全国书法展中获奖,成为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展出,并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为推动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FAQs

陈福春书法

问题1:陈福春书法的师承脉络是怎样的?
解答:陈福春书法的师承以“帖学”为核心,早年从唐楷入手,奠定法度基础;后精研“二王”行草,取其典雅与灵动;中年融合米芾的率性、怀素的狂放及汉隶的古朴,形成多元取法的脉络,其师承虽无直接拜名家门下,但通过深研经典碑帖,广泛吸收历代大家精华,转益多师”,自成一家。

问题2:他的书法创作中如何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解答:陈福春在传统与创新上遵循“守正出新”原则,传统方面,他坚守“中锋用笔”“计白当黑”等核心技法,深挖“二王”、米芾等经典碑帖的神韵;创新方面,他打破书体界限,如将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奔放结合,在章法上营造疏密对比,墨色上注重浓淡枯湿的变化,同时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使作品既有传统根基,又具当代气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民国画家金榕,他的艺术人生与历史记忆中藏着哪些未解之谜?
« 上一篇 08-25
李世顺书法的艺术魅力与传承价值何在?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