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当代书画界一位融古铸新的践行者,其作品以深厚的传统底蕴与鲜明的时代气息相融合,在书法与绘画领域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浸染笔墨,少年时师从当地名家,系统临摹碑帖与古画,青年时期游历名山大川,师法自然,逐渐形成“笔墨当随时代,意境承续文脉”的创作理念。
在书法领域,丁俊擅长真、草、隶、篆诸体,尤以行草见长,他早年遍临《兰亭序》《祭侄文稿》等经典帖学范本,后深入研习汉碑、魏碑,将碑学的雄浑与帖学的灵动巧妙结合,其用笔刚柔并济,线条如“屋漏痕”般自然流转,又含“折钗股”的骨力;结字奇正相生,既守传统法度,又具现代构成意识,代表作《心经长卷》以草书写成,笔势连绵如行云流水,结字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被誉为“有禅意,见性情”。
绘画方面,丁俊主攻山水,兼擅花鸟,他推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常深入黄山、太行、桂林等地写生,将自然山川的雄奇与江南水乡的婉约融入笔端,其山水画多以“水墨为上”,善用“皴、擦、点、染”技法,尤其擅长“米点皴”与“披麻皴”的结合,营造出烟云缭绕、气象万千的意境,作品《黄山烟云图》以全景式构图,近景松石苍劲,远景云雾缥缈,墨色层次丰富,既传承了北宋山水的雄浑,又注入了文人画的空灵,花鸟画则多取材梅兰竹菊,笔墨简练,意境清雅,如《墨竹图》以浓淡墨色表现竹子的挺拔与飘逸,寥寥数笔却尽显君子之风。
丁俊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传统书画的传承与推广,他曾任多所艺术院校客座教授,开设“书画临摹与创作”课程,培养了大量青年艺术家;他积极参与公益书画活动,为贫困地区捐赠作品,并组织“书画进校园”活动,让传统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画大展,并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美展优秀奖”等重要奖项,部分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以下是丁俊艺术年表(部分):
年份 | 事件 |
---|---|
1995年 | 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作品《溪山行旅图》获省级青年美展一等奖 |
2008年 |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出版《丁俊书法集》 |
2015年 | 作品《黄山烟云图》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
2020年 | 担任“全国中青年书画家高级研修班”导师 |
2023年 |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笔墨心象——丁俊书画艺术展” |
相关问答FAQs:
问:丁俊的书画创作中,如何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答:丁俊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传统为根,创新为魂”的理念,传统方面,他深入研习古代碑帖与经典画作,笔法、墨法、章法均有深厚传统功底;创新则体现在对时代审美的回应,如在书法中融入现代构成意识,使结字更具节奏感;在山水画中,结合西画的光影处理,增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同时保留“气韵生动”的东方美学精神,让传统笔墨焕发新的生命力。
问:初学者学习书画,丁俊有哪些具体建议?
答:丁俊认为初学者需“先求平正,再追险绝”,首先应夯实基础,从临摹碑帖(如《颜勤礼碑》《九成宫》)和经典画作(如《芥子园画谱》)入手,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与规律;其次要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读书提升文化修养,通过写生积累自然素材;最后要敢于突破,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感受形成独特风格,避免盲目跟风或固步自封,他常告诫学生:“书画之道,贵在‘心手相应’,笔墨是技巧,心境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