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四老画家是指20世纪活跃于南京画坛、对中国现代山水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四位艺术大家,分别是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和宋文治,他们以南京为中心,扎根江南沃土,融合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共同开创了“新金陵画派”,成为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是“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他早年留学日本,研习东方美术史,后致力于中国画创新,提出“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艺术主张,其山水画气势磅礴,善用“抱石皴”,以破笔散锋表现山石的肌理与云雾的流动,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茅山雄姿》则以雄浑的笔触描绘革命圣地的苍茫气象,将家国情怀融入山水意境,人物画方面,《潇潇暮雨》《屈原》等作品线条飘逸,充满诗意,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钱松嵒(1899-1985),江苏宜兴人,是“新金陵画派”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早年传统功底扎实,后深入生活,遍游江南山水,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传统生活皆可入画”,其画风浑厚质朴,善于将江南山水的秀美与革命题材的庄重结合,代表作《红岩》以象征手法刻画重庆红岩村,岩石的厚重与松柏的刚毅相映成趣;《常熟田》则以俯瞰视角展现江南水乡的田园新貌,笔墨老辣而不失灵动,被誉为“红色山水”的经典,他晚年作品更趋苍劲,将传统“披麻皴”与“米点皴”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钱家山水”风貌。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是新金陵画派的组织者与推动者,他早年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后专攻中国画,擅长人物、山水,风格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气息,人物画《货郎图》《石壕吏》等,以简练的笔墨刻画市井百态,充满人文关怀;山水画《长江万里图》《太湖新貌》则打破传统山水程式,将烟波浩渺的江河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结合,展现了新时代的气象,作为江苏国画院院长,他积极组织画家深入写生,策划“山河新貌”画展,为新金陵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是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他早年师从张石园,传统功底深厚,后受傅抱石、钱松嵒影响,形成清秀灵动的艺术风格,他擅长描绘江南水乡,尤善表现春雨朦胧、烟波浩渺的意境,代表作《江南春》《太湖春早》等,以淡雅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江南的温婉与生机,被誉为“宋家山水”,其晚年作品融入更多写意元素,笔墨老辣而富有层次,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时代的气息,对江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影响深远。
画家 | 生卒年 | 艺术领域 | 代表作品 | 艺术特点 |
---|---|---|---|---|
傅抱石 | 1904-1965 | 山水、人物 | 《江山如此多娇》《茅山雄姿》 | 气势磅礴,“抱石皴”独特,融合中西 |
钱松嵒 | 1899-1985 | 山水 | 《红岩》《常熟田》 | 浑厚质朴,传统与时代结合,老辣苍劲 |
亚明 | 1924-2002 | 人物、山水 | 《长江万里图》《货郎图》 | 清新明快,生活气息浓,组织推动力强 |
宋文治 | 1919-1999 | 山水 | 《江南春》《太湖春早》 | 清秀灵动,江南水乡意境,笔墨雅致 |
FAQs
问:南京四老画家共同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答:南京四老画家共同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强调继承传统与深入生活相结合,他们反对脱离现实的“复古主义”,提倡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创作,既保留中国画的传统笔墨韵味,又反映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形成了“新金陵画派”扎根生活、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
问:傅抱石的“抱石皴”有何独特之处?
答:“抱石皴”是傅抱石在传统皴法基础上创新的技法,以破笔散锋快速扫刷,形成乱中有序、虚实相生的笔触效果,这种皴法能生动表现江南山石的湿润感、云雾的流动感,以及风雨雷电的动态美,突破了传统披麻皴、斧劈皴的程式化局限,增强了山水画的表现力与时代感,成为其标志性艺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