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春,1943年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他以行书、草书见长,兼擅楷书、隶书,书法风格清雅俊逸,既承传统文人书法的笔墨精髓,又融入当代审美意识,在江苏乃至全国书法界颇具影响力,其书法创作注重“字外功夫”,将文学修养、哲学思考与笔墨技巧熔于一炉,形成了“书如其人”的艺术品格,被誉为“江南书坛的雅致行者”。
书法师承:植根传统,转益多师
张际春的书法之路,始于对传统经典的深度临摹,少年时受家学熏陶,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奠定楷书根基;青年时期转攻“二王”行书,反复揣摩《兰亭序》《圣教序》,深得王羲之“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之笔意;中年后涉猎草书,以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为范本,兼取黄庭坚长枪大戟的恣肆与米芾“刷字”的跌宕,逐步形成自家面貌,他亦重视碑帖融合,曾临摹《张迁碑》《石门颂》等汉碑,汲取隶书的朴拙与厚重,为行草书注入金石气韵。
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张际春有幸得到林散之、萧娴等书法大家的指点,林散之先生曾告诫他:“书法要‘熟后生’,既要笔墨娴熟,又要避免甜俗。”这一理念让他深刻认识到,传统不是僵化的模仿,而是要在继承中求突破,他主张“以古为新”,将历代书家的笔法、结体、章法化为己用,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境界。
风格特点:清雅俊逸,气象浑融
张际春的书法,以“清雅”为基调,兼具“俊逸”之姿与“浑融”之气,具体表现为用笔、结体、章法、气韵四个维度的统一。
(一)用笔:刚柔相济,提按分明
其用笔方圆兼备,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既有“屋漏痕”的浑厚,又有“锥画沙”的劲挺,行书中,点画如“高山坠石”,起笔藏露结合,行笔提按转折分明,收笔或含蓄回锋或戛然而止,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草书中,线条连绵飞动,点画顾盼生姿,既遵循“使转”之法,又注重“点”的节奏变化,避免狂怪怒张,于流畅中见沉稳,例如其行书作品《赤壁赋》,用笔温润如玉,转折处圆中寓方,牵丝引带自然天成,既存“二王”的雅致,又见米芾的率意。
(二)结体:疏密有致,欹正相生
结体上,张际春打破“平正”的单一模式,追求“险中求稳,奇正相生”,他善于根据字形灵活处理疏密关系,或上紧下松,或左密右疏,或中宫收紧,四肢开张,如“万岁枯藤”般富有张力,清”“风”等字,左侧收紧,右侧舒展,形成“左秀右雄”的对比;“江”“流”等字,则通过点画的穿插避让,使结构既紧凑又灵动,其楷书结体取法欧、褚,严谨中见灵动,隶书则保留“蚕头燕尾”的特征,结体扁平舒展,兼具汉风古意。
(三)章法:虚实相生,气脉贯通
章法布局上,张际春注重“计白当黑”,通过字与字、行与行的呼应,形成“虚实相生、气脉贯通”的整体效果,其行草作品多采用“有行无列”的形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的大小、轻重、错落变化自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楷书作品则“有行有列”,字距行距匀称,字形大小统一,于规整中见韵律,千字文》长卷,章法疏朗开阔,字与字之间虽无牵丝,但笔断意连,整体气息连贯,如“列阵排云”,肃穆而灵动。
(四)气韵:书为心画,格调高雅
“书为心画”是张际春书法的核心追求,他认为,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书家人格、学养、情感的流露,其作品少有剑拔弩张的火气,多含“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雅致,无论是书写古典诗词,还是自作诗文,皆能将情感融入笔墨,或温润如玉,或超逸脱俗,或沉郁顿挫,形成“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例如草书作品《将进酒》,以奔放的线条表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却又于狂放中见克制,气韵生动而不失法度。
艺术成就与影响
张际春的书法艺术,在创作、理论、教育等领域均有建树。
创作方面,其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书法展、中韩书法交流展、中日书法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江苏省书法兰亭奖”“全国中老年书法展金奖”等荣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机构收藏,或刻碑于《常德诗墙》《曲阜碑林》等文化胜地,出版有《张际春书法集》《行书技法解析》《草书入门》等著作,为书法传播提供了重要范本。
理论方面,他主张“技进乎道”,强调书法创作需“技道并进”,在《书法创作的“三境”》一文中,提出“初境求形似,中境求法度,高境求气韵”的创作观,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心手双畅,天人合一”,这些观点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教育方面,张际春从事书法教育四十余年,先后在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老年大学担任书法导师,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他注重因材施教,强调“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个人风格,其学生中有多人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在全国书法展中获奖。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张际春书法的“清雅俊逸”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解答:张际春书法的“清雅俊逸”风格,是师承、学养、审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师承上,他深得“二王”行书的雅致、林散之的淡泊,兼取怀素、米芾的率意,形成“刚柔相济”的用笔特点;在学养上,他精通诗词、文学、哲学,常以自作诗文入书,使作品富含文化底蕴;在审美上,他追求“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反对刻意雕琢与甜俗之风,主张“书如其人”,将个人修养融入笔墨,最终形成“清雅中见俊逸,浑融中显个性”的独特风格。
问题2:初学者学习张际春书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解答:初学者学习张际春书法,建议分三步走:从楷书入手,临习其楷书作品或欧、褚楷书,掌握基本笔画与结体规律,打好“根基”;过渡到行书,重点临摹其“二王”风格的行书作品,体会“提按转折、牵丝引带”的用笔技巧,理解“行气贯通”的章法布局;学习草书,可先从《书谱》入手,再结合其草书作品,掌握“使转”之法与“点画”节奏,注意避免狂怪,保持“清雅”基调,需加强字外功夫,多读经典诗文、书法理论,提升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书法的“气韵”与“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