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九河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书法家李九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河北冀州,自幼浸润于燕赵文化沃土,少时临池不辍,从唐楷入手,遍习诸体,终成自家风貌,其书法以行草见长,兼擅楷、隶,作品既有帖学的灵动雅逸,又含碑学的雄浑厚重,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

书法家李九河

李九河的书法之路,始于家学熏陶,祖父清末秀才,工于小楷,幼年的他常于灯下观祖父执笔,墨香中种下书法种子,及长,师从当地名宿张镜汀先生,系统临习《九成宫》《玄秘塔》等唐楷基础,打下了坚实的笔法与结字功底,青年时代,他辗转京津,求教于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深得“师古而不泥古”的教诲,转而溯源汉魏,临摹《张迁碑》《石门颂》等汉隶,方笔斩截、圆笔浑融的笔意逐渐融入其创作,中年以后,他尤爱王羲之《兰亭序》的潇洒与怀素《自叙帖》的奔放,兼取米芾刷字之率性,形成“碑帖互融、奇正相生”的独特风格。

在行草创作中,李九河以“线质”为核心,追求“力道遒劲而气韵流动”的境界,其用笔方圆兼备,侧锋取势中藏中锋骨力,转折处如“折钗股”,圆劲含蓄;牵丝引带处似“屋漏痕”,自然流畅,结字上,他打破平正常规,以欹侧求平衡,或左伸右缩,或上重下轻,在动态中把握稳定感,如《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一句,“哀”字左倾,“须”字右盼,形成险中求稳的视觉张力,章法布局则讲究“计白当黑”,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整体节奏如行云流水,时而舒缓如溪涧潺潺,时而激越如江河奔涌,其代表作《滕王阁序》长卷,以行草写就,通篇气势贯通,既见王羲之的雅逸,又含张旭的狂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楷书方面,李九河融合欧体险峻与颜体宽博,形成“楷中带行”的意趣,其楷书作品《千字文》,结字方正而不呆板,笔画劲健而不失灵动,如“剑”字竖钩如铁画银钩,“珠”字点画似玉珠散落,既有唐楷的法度森严,又具行书的气脉相连,隶书则取法《曹全碑》的秀逸与《礼器碑》的端严,波磔分明,蚕头燕尾中见古拙,如《临江仙》条幅,笔力沉雄,气度恢弘,展现出对汉隶精髓的深刻理解。

李九河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书法传承的推动,他曾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创办“冀州书学社”,培养学员千余人,其中多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他主张“技进乎道”,强调技法训练与文化修养并重,常说:“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更是文化人格的体现。”其著作《书法十讲》《楷书技法解析》等,系统梳理书法史论与创作方法,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入门指南,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次为灾区、学校捐赠作品,举办书法讲座,推动书法文化普及。

书法家李九河

为更清晰呈现李九河的艺术历程,以下为其艺术生涯重要节点概览:

时间 事件
1958年 出生于河北冀州,受祖父影响接触书法
1975年 拜师张镜汀,系统学习唐楷
1982年 作品首次入选“河北省书法作品展”
1990年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2003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九河书法展”,《赤壁赋》长卷被收藏
2010年 出版《书法十讲》,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2015年 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办“冀州书学社”
2020年 楷书作品《千字文》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李九河的书法,根植传统,面向时代,在笔墨中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在创新中彰显个人艺术追求,其作品既具“晋唐风骨”,又含“当代气息”,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守正创新”的鲜活范本。

相关问答FAQs

Q1:李九河的书法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A1:李九河的书法风格形成经历“师古—溯源—融通”三个阶段,早年以唐楷筑基,笔法严谨;后溯源汉魏碑刻,融入方笔雄浑;中年专攻行草,取法王羲之、怀素、米芾等帖学经典,同时吸收碑学刚健之气,最终形成“碑帖互融、奇正相生”的独特面貌,其风格形成离不开家学启蒙、名师指导与个人对传统的深度挖掘。

书法家李九河

Q2:初学者如何学习李九河的书法?
A2:初学者可从其楷书入手,先临摹《千字文》,感受其结字的方正与笔画的灵动,掌握“楷中带行”的意趣;再过渡到行草,选择《赤壁赋》长卷中字迹清晰的局部临习,重点体会其用笔的方圆变化与章法的疏密处理,需注重文化修养积累,多读书法史论,理解“技进乎道”的创作理念,避免单纯追求技法而忽略内涵。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上等翡翠手镯图片如何辨别真伪与品质价值?
« 上一篇 09-21
著名书法家尚的书法艺术有何独特魅力与成就?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