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飞作为近代海上画派的重要书画家,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绘画领域,更以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成为连接传统与创新的典范,他的书法创作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融合了绘画的审美意趣,形成了“画家书法”的鲜明特质,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顾飞生于1907年,上海松江人,早年师从海上画派大师吴昌硕,后受潘天寿等艺术大家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生涯跨越近一个世纪,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但始终坚守对传统艺术的研习与传承,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时代养分,在书法方面,他早年临摹钟繇、王羲之、褚遂良等晋唐名家,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中年以后转攻汉隶与魏碑,取《张迁碑》的朴厚、《石门颂》的纵逸,兼及北朝墓志的方劲,碑帖兼融的路径使其书法既具帖学的流畅婉转,又含碑学的雄强骨力,这种“以碑为体,以帖为用”的创作理念,成为他书法艺术的核心脉络。
顾飞的书法以行书成就最为突出,其作品既有文人书法的书卷气,又具画家特有的笔墨韵律,从用笔来看,他擅长中锋行笔,线条圆劲而富有弹性,如“锥画沙”“屋漏痕”,起笔收笔处含蓄内敛,转折处则多方折顿挫,兼具北碑的刚健与南帖的温润,结体上,他打破传统书体的森严法度,追求“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自然之境,字形大小参差,疏密有致,欹正相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感,例如其行书作品《赤壁赋》,单字看似随性为之,实则笔笔有法,字字有源,通篇气韵贯通,如行云流水,既有晋人风度,又显时代新意,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境界,正是他数十年功力的积累与艺术修养的体现。
作为画家,顾飞的书法创作始终与绘画艺术相互滋养,形成了“以书入画,以画润书”的独特面貌,他主张“书画同源”,认为书法的线条质量是绘画的基础,而绘画的意境与构图又能为书法提供新的审美视角,在书法作品中,他常融入绘画的“墨分五色”理念,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增强层次感:浓处如焦墨勾勒,厚重沉着;淡处如清水晕染,通透空灵;干笔飞白如枯藤缠绕,苍劲老辣;湿笔润泽如含露之花,鲜活生动,这种墨法的运用,打破了传统书法单色墨线的局限,使其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现力,他在章法布局上借鉴绘画的“经营位置”,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虚实呼应,留白处如画中之“计白当黑”,密实处则如画中之“密不透风”,整体布局既传统又现代,极具形式美感。
顾飞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个性表达,更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他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既坚守文人书法的精神内核,又积极吸收西方艺术的构成意识,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古典书法的敬畏与传承,如对“二王”书风的化用,对碑学技法的融通;也有对现代审美的探索与创新,如字形结构的夸张变形,章法布局的打破常规,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使其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层面,成为承载文化精神与时代情感的艺术载体,他晚年创作的行书条幅“精气神”,三字笔画简练而气势磅礴,“精”字结构紧凑,“气”字笔势开张,“神”字意态飞扬,三者通过笔画的连贯与墨色的变化形成整体,既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又展现了现代书法的张力与活力。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顾飞书法的艺术特色,以下从书体、用笔、结体、章法、墨法五个维度进行简要梳理:
维度 | 特点描述 |
---|---|
书体 | 以行书为主,兼擅楷书、隶书,行书融合碑帖,楷书取法晋唐,隶书兼具汉魏气象。 |
用笔 | 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方圆兼备,转折处方折劲健,行笔处圆转流畅,富有节奏感。 |
结体 | 大小参差,疏密有致,欹正相生,打破传统书体的对称均衡,追求自然生动的形态。 |
章法 | 借鉴绘画构图,注重虚实呼应,留白考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韵贯通。 |
墨法 | 融合绘画墨法,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浓处厚重,淡处空灵,干笔苍劲,湿笔润泽。 |
顾飞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打破了“画家书法”与“书家书法”的界限,证明了画家在书法领域的独特价值——以绘画的审美视角拓展书法的表现空间,以丰富的笔墨语言增强书法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艺术实践启示后人,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法功底,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独立的审美意识,正如他所言:“学书如学画,既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这种“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艺术理念,至今仍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顾飞的书法艺术愈发显现出其独特价值,当许多书法创作陷入技法炫技或形式主义的误区时,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的艺术表达与创新的审美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回归书法本质的思考,他的书法不仅是笔墨的挥洒,更是精神的寄托,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鲜活传承。
相关问答FAQs
问:顾飞的书法与纯书家的书法有何区别?
答:顾飞的书法作为“画家书法”的典型代表,其与纯书家书法的核心区别在于创作视角与笔墨语言的融合,纯书家书法多以书法本体为出发点,更注重法度严谨、传承有序;而顾飞的书法则融入了绘画的审美思维,在用笔上追求线条的“画意”,如提按转折如绘画中的勾皴擦染,墨色变化借鉴绘画的“墨分五色”,章法布局上虚实疏密的处理更接近绘画的构图,他的书法更强调“写意”精神,通过笔墨抒发个人情感与艺术感悟,而非单纯追求技法上的完美,呈现出“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的独特风貌。
问:顾飞书法中的“碑帖融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顾飞的“碑帖融合”主要体现在用笔、结体与审美追求三个层面,用笔上,他以帖学的流畅婉转为基调,融入碑学的方劲刚健,如行笔时中锋为主保持帖学的圆润,转折处则借鉴碑学的方折,形成“刚柔并济”的线条质感;结体上,既吸收帖学的欹侧多姿,又融入碑体的方正朴厚,打破传统书体的单一形态,追求“既险绝又平正”的平衡感;审美追求上,他将帖学的“书卷气”与碑学的“金石气”相结合,既追求文人书法的雅致韵味,又彰显碑刻艺术的雄强力量,使作品既有传统底蕴,又不失时代气息,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对碑帖精神内核的深度提炼与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