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为,当代著名书画家,1965年生于江苏苏州,自幼浸润于吴门书画的氤氲之气,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当代山水画大家宋文治先生,深得传统笔墨精髓,其作品以山水为骨、花鸟为韵,在传承吴门画派清雅之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形成了“墨韵清雅、意境空灵”的独特艺术风貌。
霍为的艺术之路,始于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幼时,他常随祖父临摹《芥子园画谱》,于笔墨的起承转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大学期间,系统研习中国绘画史论,从宋元山水的“气韵生动”到明清文人画的“逸品追求”,他均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锤炼,宋文治先生曾评价其“笔墨有根,意境有我”,既强调他对传统技法的扎实掌握,更肯定他在创作中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理念,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核心准则。
在山水画领域,霍为的作品呈现出“南北宗融合”的鲜明特征,他既取法北宋范宽、李唐的雄浑壮阔,以斧劈皴、豆瓣皴表现山石的肌理与质感;又汲取南宋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以留白营造深远意境;同时融入元代倪瓒的简淡空灵、明代吴门的秀润雅致,形成“厚重而不失灵动,简约而富有深意”的风格,其代表作《姑苏烟雨图》,以淡墨晕染江南水乡的朦胧烟雨,青绿设色点缀亭台楼阁,既保留了吴门画派的“雅俗共赏”,又通过现代构图的虚实对比,让传统题材焕发新生,画面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小桥流水间点缀着几叶扁舟,恰似“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写照,令人驻足流连。
花鸟画方面,霍为承袭“写意精神”,注重物象的“神韵”而非“形似”,他笔下的牡丹雍容而不艳俗,墨竹清劲而有风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皆以简练的笔触捕捉其生命力,其用笔讲究“书画同源”,线条既具书法的骨力,又富绘画的灵动,如《墨竹图》中,竹竿以中锋行笔,挺拔刚健,节节分明;竹叶以侧锋撇出,疏密有致,或聚或散,仿佛临风而动;辅以淡墨烘托背景,营造出“风来声动,飒飒生凉”的意境,他常说:“画花鸟要‘画如其人’,牡丹的富贵、竹子的气节、荷花的清高,都是人格精神的投射。”这种“物我合一”的创作追求,让他的花鸟画既有传统文人的风骨,又有现代人的情感温度。
霍为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展现在他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中,他始终坚持“笔墨当随时代”,认为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长河,在技法上,他尝试将西画的色彩理论与光影效果融入中国画,如《秋山夕照》中,以朱砂、赭石表现夕阳的温暖,用淡墨渲染山体的层次,既保留了水墨的韵味,又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在题材上,他突破传统的“四君子”“山水胜景”等范畴,将城市风光、田园新景纳入画中,如《都市晨曲》以传统笔墨描绘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于刚硬的线条中注入人文关怀,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对话。
为更清晰呈现霍为的艺术历程,以下为其重要展览与获奖情况概览:
时间 | 展览/奖项名称 | 地点/机构 | 备注 |
---|---|---|---|
1998年 | 全国中国画展 | 中国美术馆 | 作品《秋山问道》获优秀奖 |
2005年 | 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 上海美术馆 | 个人专题展,展出山水花鸟作品50幅 |
2012年 |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 江苏省美术馆 | 作品《荷塘清趣》获金奖 |
2018年 | 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选 | 《中国书画》杂志社 | 获“年度山水画家”称号 |
2021年 | 霍为书画艺术展 | 故宫博物院 | 首位在故宫举办个展的当代江苏书画家 |
除艺术创作外,霍为还致力于书画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曾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培养了一批青年书画人才,其教学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鼓励学生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灵感,他积极参与“书画进校园”“文化下乡”等公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画作品,开设公益讲座,让传统艺术走进大众生活,2019年,他发起“霍为书画助学基金”,已资助百余名贫困学生完成艺术梦想,他常说:“艺术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让更多人感受美的力量。”
霍为的艺术,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传统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与时代的对话,他以笔墨为桥梁,连接古典与现代,让吴门画派的雅韵在当代焕发新生,正如他所言:“画画是一辈子的事,要像古人一样虔诚,像孩子一样纯粹,才能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虽已年近六旬,他仍每日伏案创作,笔耕不辍,在墨香中追寻艺术的真谛。
FAQs
问:霍为的山水画中,如何体现“南北宗”的融合?
答:霍为的山水画融合了南北宗的技法与意境,北宗山水以斧劈皴、雨点皴表现山石的刚毅,南宗则以披麻皴、解索皴表现山水的温润,他在《黄山云起图》中,用斧劈皴勾勒黄山主峰的险峻,再以披麻皴晕染山脚的松林,刚柔并济;设色上,北宗青绿山水的重彩与南宗水墨山水的淡雅相结合,既显山峦的雄浑,又不失江南的秀逸,形成“雄秀兼备”的独特风格。
问:霍为在花鸟画创作中,如何平衡“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答:霍为认为,花鸟画的“形似”是基础,“神似”是灵魂,他强调“以形写神”,通过精准的观察捕捉物象的形态特征,再以笔墨提炼其精神气质,例如画牡丹,他先用细笔勾勒花瓣的层次与纹理(形似),再以浓淡变化的墨色渲染花瓣的质感,最后通过枝干的虬曲与叶片的疏密,传达出牡丹的富贵而不媚俗、生机勃勃的精神(神似),他常说:“画花要画出花的‘脾气’,画鸟要画出鸟的‘灵性’,这才是写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