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义书法的独特魅力与笔墨神韵究竟体现在何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陈益义,1965年生于浙江绍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绍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以传统为根基,融合地域文化特质,形成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意的独特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并被多家美术馆收藏,被誉为“当代浙派书法的中坚力量”。

陈益义书法

书法风格与艺术特色

陈益义的书法创作涵盖楷、行、隶三体,各具风貌而又统一于“守正创新”的美学追求,他早年遍临碑帖,上溯秦汉,下及明清,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又不囿于古人,以当代审美赋予古典书法新的生命力。

楷书:雄浑端庄,筋骨洞达

楷书是陈益义书法的根基,他深研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的雄浑大气,兼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险峻严谨,形成“端庄而不呆板,灵动而不轻浮”的风格,其楷书用笔“屋漏痕”与“折钗股”结合,线条厚重而富有弹性,结字中宫收紧,笔画向四周辐射,既显法度,又见个性,如《心经》楷书作品,结字方正而不失灵动,笔画遒劲而不失温润,被评价“有庙堂之气,具君子之风”。

行书:气韵生动,节奏跌宕

行书是陈益义最具表现力的书体,他取法王羲之《兰亭序》的典雅、米芾《蜀素帖》的恣意,融入徐渭的狂放与王铎的奇崛,形成“连绵而不潦草,洒脱而不散乱”的独特笔法,其行书笔势连贯,牵丝引带自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有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代表作《赤壁赋》行书长卷,将苏轼的文风与书法的韵律结合,笔势开合有度,墨色浓淡相宜,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有艺术家的感染力。

陈益义书法

隶书:古朴厚重,简牍笔意

隶书创作上,陈益义立足汉碑《曹全碑》的秀逸、《礼器碑》的端庄,同时融入汉简的自然率真,打破传统隶书的“蚕头燕尾”程式化,以“方圆并用、藏露结合”的笔法,形成“古朴而不泥古,厚重而不呆滞”的面貌,其隶书结字扁平舒展,笔画横平竖直中见变化,如《汉·曹全碑临习记》,既保留了汉隶的庄重,又通过简牍的笔意增添了灵动,展现了“金石为骨,简牍为魂”的艺术追求。

艺术成就与影响

陈益义的书法创作不仅立足传统,更注重书法的当代传播与教育,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继承古典美学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使书法作品更具时代感,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获浙江省书法“陆维钊奖”、绍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作为书法教育家,陈益义创办“绍兴书法公益学堂”,免费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千余人,出版《陈益义书法作品集》《楷书入门指南》等著作,系统梳理书法学习路径,为浙派书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他的书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

陈益义书法

相关问答FAQs

问:陈益义书法学习过程中,哪些书法家或碑帖对他的影响最深?
答:陈益义曾坦言,颜真卿的忠烈之气与书法的雄浑对他影响至深,尤其是《多宝塔碑》的用笔与结字,奠定了他楷书的根基;行书方面,王羲之的“中和之美”与米芾的“刷字”节奏,让他掌握了行书的气韵连贯与笔势变化;隶书则从汉碑《曹全碑》《礼器碑》的朴拙中汲取力量,同时融入汉简的自然笔意,形成“古而不泥”的风格,绍兴地域的书圣文化(王羲之、王献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创作,使其作品兼具江南的灵秀与金石的苍劲。

问:陈益义的书法作品中,如何体现绍兴地域文化特色?
答:绍兴作为“书法之乡”,王羲之的《兰亭序》等文化记忆深刻影响着当地书法创作,陈益义的作品在取法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绍兴水乡的灵秀之气,具体而言,行书的笔势转折处带有江南水流的婉转,结字的疏密布局如乌篷船的错落有致;隶书的波磔借鉴了绍兴黄酒的醇厚感,线条饱满而不失张力;楷书的端庄则呼应了绍兴古城的厚重底蕴,整体而言,他的书法既有“金石气”的苍劲,又有“书卷气”的温润,刚柔并济,形成了独特的“绍兴印记”。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七彩云南翡翠吊坠的七彩色彩如何形成?价值如何鉴别?
« 上一篇 09-03
姜昆是书法家吗?其书法艺术有何独特之处?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