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锁,1965年生于河北保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保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艺术幼承家学,后系统研习历代碑帖,四体皆能,尤以楷书、行书见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览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被誉为“燕赵书坛的中坚力量”,他的书法扎根传统而不泥古,融碑帖之长而自成风貌,既有晋唐风韵,又具时代气息,在当代书法界独树一帜。
杨章锁的书法之路始于童年,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常以颜真卿《多宝塔碑》启蒙,少年时期的他每日临池不辍,颜字的雄浑大气与端庄厚重,成为他书法审底的底色,青年时期,他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系统学习书法理论与技法,师从著名书法家陶宗明先生,陶先生主张“师碑帖而悟其道”,引导他跳出唐楷的局限,广泛涉猎魏晋南北朝碑刻与汉隶名帖,他临摹《张猛龙碑》时,不仅精研其方笔如刀的峻利,更体会其结字奇崛的动态美;临摹《兰亭序》时,他反复揣摩王羲之“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气韵,力求在笔势的使转中还原书家的心境,这种“碑帖兼修”的学习路径,为他日后形成雄浑中见灵动、端庄中寓变化的个人风格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风格上,杨章锁的作品呈现出“楷书立骨,行书达意”的特点,楷书以唐楷为基,融魏碑笔意,笔画刚健而不失弹性,结字稳重而富有变化,他强调“中锋用笔”与“侧锋取势”的结合,如横画起笔藏锋,行笔略带弧度,收笔顿挫分明,既保留颜字的筋骨,又融入魏碑的雄强;竖画则多取悬针,末端轻快出锋,如利剑出鞘,增添灵动之气,行书则以“二王”为宗,兼取米芾、王铎的跌宕意趣,笔势连贯,牵丝映带自然,字形大小错落,疏密有致,他注重行气的贯通,通过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形成“形散神聚”的整体效果,其行书作品《赤壁赋》,单字看似随意,实则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法度,既见王羲之的飘逸,又显米芾的率真,展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娴熟的笔墨技巧。
为更清晰地展现杨章锁书法的艺术特色,以下将其楷书与行书的核心特点对比呈现:
书体 | 用笔特点 | 结字特点 | 气韵风格 |
---|---|---|---|
楷书 | 方圆兼备,提按分明,起收笔严谨 | 中宫收紧,主笔突出,笔画疏密有致 | 雄浑大气,端庄稳重,兼具魏碑奇崛 |
行书 | 流畅自然,牵丝映带,方圆结合 | 欹正相生,大小错落,行气贯通 | 飘逸灵动,率真自然,富有书卷气 |
杨章锁的艺术理念核心是“书法是心画,亦是技法的综合体现”,他认为,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书家学识、修养与情感的流露,他曾言:“临帖是‘师古人’,创作是‘师心’,唯有先深入传统,才能跳出传统;唯有先掌握法度,才能超越法度。”在创作中,他注重“字外功夫”的积累,不仅研习书法理论,还广泛涉猎诗词、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从诗词的平仄格律中体会书法的节奏感,从绘画的构图法则中领悟书法的章法美,他常以自然为师,观山川之起伏悟章法之开合,察流水之曲直得线条之韵律,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具鲜活的自然气息。
作为书法家,杨章锁不仅潜心创作,更致力于书法教育与传承,他在保定创办“杨章锁书法工作室”,亲自授课,从执笔姿势、基本笔画到章法布局,耐心指导学员,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员的个性特点与基础水平,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鼓励学员在传统基础上形成个人风格,十余年来,工作室培养出数百名书法爱好者,其中多人加入省市级书法家协会,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书法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乡村普及书法知识,捐赠作品数百幅,为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
杨章锁的书法成就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河北省书法晋京展”等重要展览,并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保定市文艺繁荣奖”等多项奖项,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省美术馆、保定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镌刻于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等文化名胜,他的艺术简历被收录于《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河北书法史》等权威典籍,成为当代河北书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关问答FAQs
问:杨章锁的楷书与魏碑融合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杨章锁的楷书在保留唐楷法度严谨的基础上,巧妙融入魏碑的笔意与结字特点,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用笔上,唐楷多用圆笔,他则加入魏碑的方笔,如横画起笔、转折处多用方折,线条如“铁画银钩”,刚劲有力;二是结字上,打破唐楷的匀称端庄,强调主笔突出与笔画对比,如“大”字横画舒展,撇捺开张,既有魏碑的奇崛险峻,又不失唐楷的稳重大气;三是气韵上,魏碑的雄强与唐楷的雅逸结合,使作品既具金石气息,又含书卷韵味,如《九成宫醴泉铭》的严谨与《张猛龙碑》的灵动在他笔下实现了有机统一。
问:初学者学习杨章锁书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初学者学习杨章锁书法可分三步循序渐进:第一步是“打基础”,先从其楷书入手,选择其临习过的《九成宫醴泉铭》《张猛龙碑》等碑帖,重点掌握中锋用笔、提按顿挫等基本技法,以及楷书结字的“平稳、匀称、主次分明”原则;第二步是“悟行书”,在楷书有基础后,临摹其行书作品,如《赤壁赋》《兰亭序》临作,体会牵丝映带、行气贯通的笔势变化,理解“行书楷书意”的创作理念;第三步是“养字外”,通过阅读书法理论、诗词歌赋,提升文化修养,同时观察自然与生活,将个人情感融入笔墨,避免只学技法而忽视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杨章锁书法“传统与创新结合”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