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荣书法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土壤,在碑帖融合中独树一帜,其作品以雄浑朴厚的气象与灵动雅致的韵律相统一,展现出当代书法创作的多元探索,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家,肖广荣幼承庭训,早年遍临欧阳询、颜真卿楷书,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及长,转攻汉魏碑版与简牍帛书,兼取王羲之、米芾行草笔意,逐渐形成“碑为骨、帖为韵”的艺术风貌,其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榜书见长,无论是尺牍小品还是巨幅作品,皆能彰显出对传统经典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用笔上,肖广荣追求“屋漏痕”般的浑厚质感,中锋行笔以立骨,侧锋取势以增姿,提按转折处既见碑学的刚劲,亦含帖学的灵巧,其线条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内含张力而富于变化,尤其在行草书中,通过笔断意连的牵丝映带与虚实相生的墨色层次,营造出“动中寓静、静中寓动”的节奏感,结体方面,他善于打破常规,或欹侧取势,或平正端庄,于险绝中求平衡,在欹正相生间形成独特的视觉张力,既保留了汉魏碑刻的雄强气象,又融入了晋唐书法的雅逸气韵,展现出“既古且新”的审美取向。
肖广荣的书法创作注重“字外功夫”,他将文学修养、人生阅历融入笔墨,使作品兼具形式美与内涵美,其代表作《赤壁赋行草卷》,以苏东坡旷达超逸的文风为底,用笔跌宕起伏,结字大小错落,墨色浓淡相宜,通篇气韵贯通,仿佛文中的清风明月与浩荡江流皆在笔端流淌;而榜书“龙”“虎”等字,则以大字气势见长,笔画饱满厚重,结体开张雄放,展现出“力能扛鼎”的视觉冲击力,近年来,他致力于书法教育与文化传播,通过 workshops、专题讲座等形式,将传统书法美学理念传递给更多爱好者,为当代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
为更直观展现肖广荣书法的艺术特点,可将其主要书体风格归纳如下:
书体 | 用笔特点 | 结体特征 | 章法布局 | 代表作品 |
---|---|---|---|---|
楷书 | 笔力遒劲,方圆兼备,藏锋为主 | 法度严谨,端庄中见灵动 | 字字独立,疏密有致 | 《心经楷书册》 |
行草 | 提按分明,牵丝映带,侧锋取势 | 欹正相生,大小错落,自然天成 | 行气贯通,虚实相生 | 《赤壁赋行草卷》 |
榜书 | 笔画厚重,铺毫展锋,力透纸背 | 结构开张,重心平稳,气势磅礴 | 字形饱满,视觉冲击力强 | 《龙》《虎》 |
肖广荣的书法艺术,既是对传统的深度致敬,也是对当代审美的积极回应,他以笔墨为媒介,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FAQs
-
问:肖广荣书法的师承脉络是怎样的?
答:肖广荣早年师从地方书法家学习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碑》为根基;后入京求学,得到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的指点,系统研习汉魏碑版(如《张迁碑》《龙门二十品》)与简牍帛书,同时深入临摹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蜀素帖》等帖学经典,最终形成“碑帖融合”的个人风格。 -
问:肖广荣在书法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答:肖广荣主张“以古为师,以心为上”,在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他一方面坚守书法的核心法度(如中锋用笔、结体平衡),另一方面在章法、墨色、字形变化上进行创新,例如通过打破单字对称、强化线条的节奏感等方式,赋予传统形式新的生命力,使作品既具有古典韵味,又符合当代观众的视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