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集自序中,笔墨丹青究竟藏着怎样的创作初心与人生体悟?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整理旧书时,偶然翻出十年前的一叠习作,纸页泛黄,墨迹或浓或淡,却都带着初学时的拘谨与热忱,那些横平竖直的笔画里,藏着无数个晨起临帖的清晨,也藏着对书法从“技”到“道”的懵懂求索,如今将这些文字汇集成册,并非为标榜技艺,只是想以笔墨为镜,照见这十年间与书法相伴的时光,也照见一个写字人在传统与现代、技法与心性之间的跋涉。

书法集自序

书法于我,从来不是单纯的“写好字”,初学时,总被老师纠正“笔笔有来历”,从颜真卿的《多宝塔》到欧阳询的《九成宫》,日复一日临摹,墨汁浸透了半池砚台,那时不懂“屋漏痕”的妙处,只觉得每一笔都要“力透纸背”是折磨,直到某天临《兰亭序》,忽然看见“之”字的或映带或顾盼,才惊觉那些横竖撇捺里,藏着王羲之与友曲水流觞的从容,原来书法不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文化的血脉——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凝重,汉碑的雄浑,唐楷的法度,行草的飘逸,每一笔都是古人风骨的延续,临帖不是复制,而是与先隔时空的对话,在“与古为徒”中,慢慢触摸到汉字背后的精神世界。

学习书法的十年,像一场漫长的“破茧”,从最初追求“像”,到后来慢慢懂“意”,再到如今尝试“以我书写我心”,每一步都伴随着困惑与突破,曾有一段时间,沉迷于“展厅效应”,刻意追求笔墨的浓淡干湿、章法的奇正相生,却总觉作品少了生气,直到读到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论述,才恍然:书法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形式的炫技,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于是开始放下“要写好”的执念,在雨天写《寒食帖》,让湿漉漉的纸墨映衬苏轼的悲凉;在秋日抄《赤壁赋》,让飞舞的笔锋随苏轼的豁达起伏,原来当笔尖与心境相通,墨迹便会自己说话——那些看似“不完美”的飞白、枯笔,恰是情绪最真实的注脚。

为了让这段心路更清晰,我曾梳理过自己的学习与创作阶段:

书法集自序

阶段 时间跨度 主要临摹对象 技法训练重点 创作风格特点
启蒙入门 10-15岁 《颜勤礼碑》 笔画方正,结构匀称 端庄厚重,略显稚嫩
临摹深化 16-25岁 《兰亭序》《蜀素帖》 行笔流畅,章法疏密 清秀飘逸,追求形似
融合探索 26岁至今 汉碑、米芾手札 碑帖结合,拙中带秀 自然率真,注重情感表达

如今回看,每个阶段的“重点”其实都是“阶梯”——技法是基础,但若止步于技法,书法便成了没有灵魂的“美术字”,真正的书法,应是“书为心画”,是写字人修养、阅历、情感的综合体现,练字时,我常想起祖父的话:“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这句话初听是教诲,如今才懂是真谛:下笔时的专注,是“敬”;结字时的平衡,是“和”;行气中的贯通,是“一”,书法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握笔,更是如何处世——如何在浮躁中沉下心来,如何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如何在孤独中与自我对话。

这本集子里的作品,没有惊世之作,却都是我不同时期的“真心话”,有临帖时的“循规蹈矩”,有创作时的“胆大妄为”,也有迷茫时的“笨拙尝试”,它们或许不完美,却记录了一个写字人从“技”到“道”的求索,记录了书法如何从一项“技能”,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我观察世界的方式,或许还会有新的探索,新的困惑,但只要笔墨在手,我便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而书法,会一直是我最忠实的伙伴。

FAQs

书法集自序

问题1:这本书法集中,您提到“无意于佳乃佳”,能否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这一创作理念的实践?
解答:以集子中的《心经》册页为例,创作时我并未刻意追求笔法的精妙或章法的严谨,而是专注于抄写经文时的“静心”,当时窗外下着小雨,雨声淅沥,我随着呼吸调整笔速,遇到“色即是空”等句时,下笔略沉;遇到“心无挂碍”等句时,笔锋自然轻快,过程中偶有一两笔墨色洇开,起初想补救,后来反而觉得这种“不完美”恰是“无心”的体现——没有刻意设计,没有追求效果,只是让心绪与文字、笔墨自然融合,这种状态下写出的作品,反而比反复修改的“精心之作”更有生命力,也让我更深刻体会到“无意于佳乃佳”的真谛:放下对结果的执念,让创作回归本真。

问题2:在书法学习中,您认为如何平衡“继承传统”与“创新表达”的关系?
解答:在我看来,“继承”与“创新”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源”与“流”的关系,传统是书法的“根”,没有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我的做法是“先入古,再出古”:花大量时间临摹经典,比如临《张迁碑》时,不仅要练笔画,更要理解汉人“朴拙”的审美;临《寒食帖》时,体会苏轼“无意于书”的情感表达,在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灵感,比如用现代纸张尝试传统书写的肌理,将日常生活的感悟融入行草的节奏,创新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结合个人体验和时代精神的“推陈出新”,就像米芾“集古字”而成“米家样”,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翡翠表面胶是什么?为何要给翡翠打胶?
« 上一篇 08-30
书画家青子,他的艺术之路如何融合传统与创新,独树一帜?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