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张俊德,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祖籍江南水乡苏州,自幼浸润在吴门画派的书香氛围中,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家中常备笔墨纸砚,耳濡目染间,张俊德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少年时,他师从苏州本地书画名家李明远先生,系统学习书法与绘画基础,李先生强调“书画同源”,要求他先临摹《兰亭序》《九成宫》等楷书经典,再研习《祭侄文稿》等行书范本,同时以“四王”山水入门,兼习宋元花鸟,这段打基础的岁月,让他深刻体会到传统书画中“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也为日后形成个人风格埋下伏笔。
青年时期的张俊德不满足于临摹,他遍游名山大川,从黄山云海的磅礴到江南园林的婉约,从北方山石的苍劲到南方水乡的灵秀,将自然之境融入笔端,他曾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三月,对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细节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精髓,这一时期的创作,多以写实为主,注重物象的形似与质感的表达,如《姑苏秋色》《黄山松云图》等作品,已显露出扎实的传统功底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步入中年后,张俊德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他提出“笔墨为骨,意境为魂”的创作理念,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其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糅合了王羲之的飘逸与米芾的跌宕,线条刚柔并济,既有“屋漏痕”的苍茫,又有“折钗股”的劲挺,章法上疏密有致,气韵贯通,如2020年创作的《心经》长卷,用笔灵动而不失法度,结字奇正相生,将佛教的空灵与书法的韵律完美结合,被多家美术馆收藏,绘画方面,他专攻山水,兼擅花鸟,山水画多取材江南景致,构图上打破传统“三远法”的局限,采用“散点透视”与“平面构成”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代表作《水乡晨韵》以淡墨勾勒青瓦白墙,浓墨点染苍松翠柳,留白处烟波浩渺,寥寥数笔便将江南水乡的朦胧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花鸟画则偏爱写意,如《墨荷图》,以大笔泼墨表现荷叶的舒展,细笔勾勒荷瓣的轻盈,墨色浓淡相宜,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又不失生命的鲜活张力。
张俊德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书画传承与推广的贡献,他曾任苏州书画院副院长,创办“俊德书画学堂”,免费教授贫困子弟与书画爱好者,累计培养学员千余人,他常说:“书画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是属于大众的艺术。”为此,他常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公益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书画历史与技法,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18年,他发起“书画进校园”活动,在苏州多所中小学设立书画兴趣班,编写《青少年书画启蒙教材》,将书法练习与德育、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与审美能力,他还多次参与慈善拍卖,所得款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与修缮古建筑,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在艺术理论上,张俊德著有《书画同源论》《笔墨与意境》等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传统书画的理解与创新思考,他认为,传统不是束缚,而是根基,只有扎根传统,才能谈创新;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他在《书画同源论》中写道:“书之线条,画之骨也;画之墨色,书之韵也,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气韵生动。”这一观点在书画界引起广泛共鸣,为后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为更清晰地展现张俊德的艺术历程与成就,以下是其部分重要作品及活动概览:
类别 | 代表作品/活动 | 创作/时间 | 特色与影响 |
---|---|---|---|
书法作品 | 《心经》长卷 | 2020年 | 融合佛教空灵与书法韵律,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
山水画 | 《水乡晨韵》 | 2019年 | 江南朦胧诗意,构图创新,获“当代山水画展”一等奖 |
花鸟画 | 《墨荷图》 | 2021年 | 写意风格,墨色层次丰富,入选“全国花鸟画精品展” |
艺术教育活动 | “俊德书画学堂”创办 | 2015年 | 免费培养学员千余人,推动书画普及 |
公益活动 | “书画进校园”项目 | 2018年 | 覆盖苏州多所学校,编写启蒙教材,影响青少年美育 |
理论著作 | 《书画同源论》 | 2017年 | 系统阐述书画关系,为后学者提供理论指导 |
年近六旬的张俊德仍笔耕不辍,每日清晨挥毫练字,午后作画,傍晚研读古籍,他的艺术之路,既是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也是对时代的感悟与创新,他用笔墨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以行动践行着艺术家的使命与担当,正如他所言:“书画是我一生的修行,愿以手中之笔,写心中之意,传文化之魂。”
相关问答FAQs
问:张俊德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哪些传统流派的影响?
答:张俊德的艺术风格深受吴门画派、宋代院体画及元代文人画的影响,吴门画派的“雅致秀逸”奠定了他绘画的基底,如对江南景致的细腻描绘;宋代院体画的“严谨写实”让他注重物象的形似与质感,如《黄山松云图》中山石结构的精准刻画;元代文人画的“写意抒情”则启发他在笔墨中融入个人情感,如《墨荷图》通过墨色变化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书法方面,他取法王羲之的“书圣”风骨与米芾的“刷字”神韵,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书风,敦煌壁画的线条艺术与明清书法的章法布局,也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张俊德在推动书画普及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张俊德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书画普及:一是创办“俊德书画学堂”,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尤其关注贫困子弟与退休老人,提供系统的书画技法培训;二是发起“书画进校园”活动,在苏州多所中小学设立兴趣班,编写《青少年书画启蒙教材》,将书法练习与德育、美育结合;三是开展公益讲座,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用通俗语言讲解书画历史与文化内涵,年均讲座超50场;四是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书画创作技巧,累计吸引超百万观众关注;五是组织慈善书画展与拍卖,将所得款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与修缮古建筑,让书画艺术在公益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