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画家叶靖的成长轨迹,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皖北风情长卷,既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深厚底蕴,又透着当代艺术家的创新锐气,他扎根萧县这片文化沃土,以笔墨为媒介,将乡土情怀与时代精神熔铸于丹青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叶靖1975年出生于萧县圣泉乡的一个普通农家,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擅长剪纸和木雕,童年时,他常蹲在祖父身边,看刻刀在木板上翻飞,看红纸在剪刀下变成花鸟鱼虫,那些朴拙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他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萧县素有“书画之乡”美誉,家家户户爱字画,逢年过节贴春联、挂中堂是老传统,叶靖的启蒙老师是村里的老教师,不仅教他写字,还带着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小学三年级时,他的《农家小院》在校级书画展中获奖,画里篱笆院里的老黄牛、石磨、葫芦架,充满了生活气息,被前来采风的县文化馆画家一眼相中,推荐他加入少儿书画培训班。
在培训班,叶靖正式师从萧县书画名家王石泉,王老师教他“书画同源”的道理,要求他每日临帖,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到魏碑的《张猛龙龙》,一练就是三年,王老师带他走进皇藏峪、天门寺,写生皖北的山石树木,萧县的山水不同于江南的婉约,这里的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山石多呈赭红色,线条刚劲,植被稀疏却苍劲,叶靖带着速写本,在烈日下一坐就是半天,观察山石的肌理、光影的变化,逐渐领悟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16岁时,他的山水画《秋染皇藏峪》入选安徽省青少年书画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少年画家”。
1993年,叶靖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系统学习中国画理论与技法,大学期间,他不仅钻研宋元山水画的“三远法”“皴法”,还广泛涉猎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李可染的“逆光山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1997年毕业后,他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萧县中学担任美术教师,白天,他认真备课,带领学生写生;夜晚,他在画室里反复推敲笔墨,尝试将皖北的乡土元素融入传统山水画,这一时期,他创作的《淮河故道》,用浓墨干皴表现河岸的沙丘,淡墨渲染远处的烟波,近景处点缀几只觅食的水鸟,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不失江南水乡的灵动,这幅作品在2001年“全国中青年画家邀请展”中获得银奖,让更多人看到了萧县画家的地域特色。
2005年后,叶靖的艺术进入成熟期,他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客观描摹,而是追求“物我两忘”的精神表达,他笔下的皖北乡村,既有《萧县人家》里的温馨日常——土坯房、老槐树、石碾旁嬉戏的孩童;也有《故园秋寂》里的苍茫诗意——收割后的田野、孤零零的稻草人、暮色中的归鸦,在笔墨技法上,他独创“破墨皴”,先以浓墨勾勒山石轮廓,再以淡墨破之,形成干湿浓淡的对比,既保留了萧县书画的质朴厚重,又增添了灵动飘逸的现代感,2010年,他的《皇藏峪四时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萧县当代画家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他的艺术成就得到国家级认可。
作为萧县书画艺术的传承者,叶靖始终致力于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2015年,他牵头成立“萧县青年书画家协会”,组织年轻画家深入乡村写生,举办“乡土中国——萧县书画作品展”,让更多人了解萧县的文化魅力,他还义务开办“农民书画培训班”,手把手教乡亲们握笔、调色,许多从未接触过书画的农民,在他的指导下创作出了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2020年,萧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叶靖作为主要推动者之一,被评为“萧县书画非遗传承人”。
为了让萧县书画走向世界,叶靖多次赴国外举办展览,2018年,他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皖北风情——叶靖书画展”,《淮河晨雾》以独特的东方审美征服了当地观众,法国《费加罗报》评价道:“叶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不是高楼大厦的繁华,而是泥土里的诗意。”2022年,他应邀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作品《故园新绿》将萧县的麦田与当代装置艺术结合,引发国际艺术界对乡土题材的关注。
叶靖的艺术成就,离不开他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曾说:“萧县是我的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创作的源泉,我画的不是风景,是记忆里的乡愁,是血脉里的文化。”他仍保持着每日写生、创作的习惯,画室里堆满了速写本和习作,每一笔都凝聚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在他的带动下,萧县涌现出一批青年画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艺术梯队,“书画之乡”的名片愈发闪亮。
叶靖艺术生涯重要节点
时间 | 艺术事件 | 重要意义 |
---|---|---|
1988年 | 加入萧县少儿书画培训班 | 系统学习书画技法,奠定艺术基础 |
1993年 | 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 | 接受专业艺术教育,拓宽艺术视野 |
2001年 | 《淮河故道》获全国中青年画家邀请展银奖 | 初步形成地域特色艺术风格 |
2010年 | 《皇藏峪四时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艺术成就获国家级认可 |
2015年 | 成立萧县青年书画家协会 | 推动萧县书画艺术传承与发展 |
2018年 | 巴黎“皖北风情”书画展 | 推动萧县书画走向国际 |
2022年 | 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 以乡土题材引发国际关注 |
相关问答FAQs
问:叶靖的绘画风格如何体现萧县地域特色?
答:叶靖的绘画风格深深植根于萧县的自然与人文土壤,在题材上,他大量取材皖北乡村的日常景象,如皇藏峪的山石、淮河故道的流水、土坯房与老槐树,这些元素充满了萧县的地域标识;在笔墨技法上,他吸收了“龙城画派”的质朴厚重,独创“破墨皴”,以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表现皖北山石的刚劲与苍茫;在情感表达上,他融入了对乡土的深切眷恋,画面既有农家生活的温馨,又有岁月变迁的苍凉,形成了“雄浑中见灵秀,质朴中含深情”的独特风貌,是萧县“书画艺术之乡”精神内核的当代诠释。
问:叶靖对萧县书画艺术的传承有哪些具体贡献?
答:叶靖对萧县书画艺术的传承是多维度的:一是人才培养,他牵头成立“萧县青年书画家协会”,并开办“农民书画培训班”,免费教授当地群众和青少年,培养了一批本土书画人才;二是文化传播,他通过举办“乡土中国”等主题展览、组织写生采风活动,让萧县书画走出县域,走向国际;三是理论探索,他在创作中归纳“破墨皴”等新技法,并出版《萧县山水画技法入门》等教材,为传统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四是产业推动,他推动书画与文旅融合,通过艺术展览、文创产品开发,让萧县书画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