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的乐趣,究竟在笔墨挥洒的瞬间能品出怎样的滋味?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落在铺开的毛边纸上,狼毫笔尖轻蘸墨汁,饱满的浓稠在砚台边沿轻轻一刮,便稳稳落在纸面,笔锋触纸的瞬间,墨香混着宣纸特有的草木气漫开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这大概就是学书法最初的乐趣——从五感的沉浸开始,让笔墨纸砚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成了能对话、能寄托的伙伴。

学书法的乐趣

初学书法时,总被老师说要“眼到手到心到”,起初只觉得是句空话,直到某天临摹《颜勤礼碑》的“点”画,写了整整二十张纸,前十几张要么像墨猪,要么像干柴,直到第十八张,笔尖按下时突然感受到宣纸的阻力,墨汁顺着笔锋的聚散自然晕开,收笔时轻轻一提,一个圆润饱满、带点顿挫的“点”就跃然纸上,那一刻,指尖传来毛笔弹性的震颤,耳朵里似乎能听到墨丝在纸上“沙沙”的轻响,眼睛看着那个刚刚写出的“点”,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力透纸背”——不是用蛮力,而是让笔锋、手臂、心意在同一个瞬间达成共振,这种身体与笔墨磨合后的通透感,像解锁了新世界的密码,让人忍不住想再写一张,再试一次。

临帖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翻开《兰亭序》,王羲之的笔触在纸上流动,仿佛能看到永和九年那场曲水流觞:酒酣耳热间,他提笔写下“之”字,二十多个形态各异,有的如惊鸿照影,有的似游龙戏水,当我试着临摹“之”字时,总忍不住揣摩他写下每一笔时的心情——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畅快,还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怅然?写着写着,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场雅集的参与者,墨迹里藏着古人的呼吸,笔锋间流转着千年的情思,这种与古人神交的宁静,比任何娱乐都更让人沉醉,有时临《祭侄文稿》,颜真卿的悲愤透过墨色的浓淡、笔画的顿挫扑面而来,写到“孤城围逼”四字时,指尖不自觉地加重力道,墨汁在纸上洇开,像极了泪水滴落的痕迹,那一刻,书法不再是单纯的技巧练习,而成了情感的共鸣,历史的回响。

从临摹到创作,乐趣又多了一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有次写苏轼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总写得死板,老师提醒:“这句诗里有股豁达,笔法要放开。”于是我试着放下对“像不像”的执念,让笔锋随着“任”字的撇捺自然舒展,墨色在“平生”的横画中由浓转淡,仿佛看到苏轼在风雨中缓步前行的背影,写完后看着纸上流畅的线条,突然明白:书法的“自由”,不是随意涂抹,而是在掌握了法度之后,让笔墨成为心意的延伸,就像写“静”字,心里越是浮躁,越要写出“青”部的舒展和“争”字的收敛,在笔画的提按顿挫中,浮躁的情绪也跟着慢慢沉淀下来,这种“以字修心”的过程,让书法成了生活的调味剂——开心时写“春风得意”,笔锋轻快;失意时写“行到水穷处”,笔意沉缓,每个字都像是写给自己的心情日记。

学书法的乐趣

更妙的是,书法总能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有次写小楷,写到“山月随人归”一句,笔尖突然打滑,墨点在“随”字上洇开一个小圆点,正懊恼时,老师却笑着说:“你看这墨点,不像山间偶遇的明月吗?”我仔细一看,那圆点恰好落在“随”字的右侧,倒真像明月跟在行人身后,后来我特意保留了这个“意外”,还在旁边画了个小月亮,整幅字顿时生动起来,书法里的“残破”“飞白”,有时正是意外之美——就像人生的不完美,反而让作品有了呼吸和温度,还有参加社区书法展时,看到自己的小楷作品被邻居们围着点评,有人说“这‘福’字写得喜庆”,有人说“‘寿’字的撇捺像仙鹤展翅”,那些真诚的夸赞,让我突然意识到:书法不仅是与自己对话,更是与他人分享美的桥梁,当自己的笔墨能给别人带来愉悦,这份乐趣便又多了一份重量。

学书法越久,越觉得它像一场漫长的修行,它不会让你立刻变成“书法家”,却会让你在日复一日的提笔、落笔中,学会耐心——一个“永”字八法,可能要练上百遍;学会专注——写字时心无旁骛,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学会敬畏——每一笔都藏着前人的智慧,每一幅字都是对传统的延续,这种从笔墨中生长出的改变,比任何技巧都更珍贵,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不会立刻开花结果,但当你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能静下心来临完一幅长卷,能从一横一竖中感受到古人的匠心,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笔墨——那一刻,你会明白:学书法的乐趣,从来不只是写出“好字”,更是在笔墨的浸润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碑帖名称 风格特点 临摹时的乐趣点
《颜勤礼碑》 雄浑厚重,笔力遒劲 感受“颜体”的筋骨,体会“蚕头燕尾”的力度,每笔像在纸上“扎根”
《兰亭序》 行云流水,自然飘逸 揣摩王羲之的“使转”笔法,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节奏美,仿佛看到曲水流觞的场景
《曹全碑》 秀美飘逸,笔画灵动 练习“蚕头燕尾”的弧度,体会隶书“一波三折”的韵律,像在纸上跳舞

FAQs

学书法的乐趣

问题1:学书法是不是需要很高的天赋?我手笨,怕学不会?
解答:书法更多是“练”出来的,天赋占比很小,关键是坚持,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比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献之练字用尽十八缸水,手笨没关系,从握笔姿势、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开始,每天练10分钟,先求“像”,再求“好”,当手指记住笔锋的发力,眼睛适应字的结构,自然就能找到手感,乐趣恰恰在于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让人更有动力。

问题2:刚开始学书法,需要买很贵的工具吗?预算有限怎么选?
解答:完全不需要,初学者用基础款工具即可,一套几十元就能搞定:毛笔选“兼毫”(软硬适中,适合初学,如“大白云”);宣纸用“毛边纸”(便宜又吸墨,适合练习);墨汁选“一得阁”或“曹素功”的基础款;砚台可以用小碟子代替,等掌握基本笔法后,再根据需求升级工具(比如生宣、纯狼毫笔),工具是辅助,关键是“动笔”,哪怕只有一支铅笔、一张纸,只要用心写,也能体会到书法的乐趣。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是翡翠飘花活花?其灵动活性与价值何在?
« 上一篇 今天
画家张汝为的艺术世界藏着哪些创作密码?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