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衍,194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当代著名中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诗书画院原副院长,他以山水画见长,兼擅花鸟、书法,艺术风格雄秀兼具,既承传统笔墨之韵,又融时代创新之思,在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力。
高庆衍的艺术之路始于家学熏陶,祖父擅书法,父亲爱丹青,他自幼便在笔墨香中浸润,少年时拜入蜀中名家冯建吴门下,系统研习传统山水画,从宋元诸家入手,对范宽的雄浑、倪瓒的简淡、石涛的奔烂熟于心,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校期间受教于岑学恭、李文信等大家,不仅夯实了造型与色彩基础,更形成了“以书入画、以画载道”的艺术理念,毕业后,他并未止步于学院派技法,而是多次深入巴蜀山川、江南水乡、西北大漠写生,在自然中汲取灵感,逐渐打破南北宗的界限,创造出兼具蜀地灵秀与北方苍劲的独特画风。
高庆衍的艺术风格以“写意”为核心,强调笔墨的抒情性与意境的营造,他的山水画不拘泥于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而是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提炼、概括、重组,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物象融为一体,在技法上,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既保留传统皴法、墨法的精髓,又融入西方绘画的透视与光影处理,使画面更具现代感,其用笔刚柔相济,线条遒劲有力,既见书法的提按顿挫,又含山石的质感肌理;用墨则浓淡干湿互渗,善用积墨、破墨法,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感,色彩上,他多以墨为主,辅以淡彩,追求“清雅浑厚”的色调,使画面在墨韵中透出生机,于淡雅中显出深度。
以下为高庆衍艺术风格特点的简要概括:
特征维度 | 具体表现 |
---|---|
题材选择 | 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多取材巴蜀山川、江南烟雨、黄山松云,既有宏阔的山水全景,也有精微的局部特写 |
技法融合 | 以写意为主,兼用工笔,传统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与现代构成意识结合,融入西画光影与透视 |
色彩运用 | 主张“墨为主,色为辅”,善用赭石、花青、藤黄等淡彩,追求“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和谐效果 |
意境营造 | 强调“情景交融”,画面既有自然之“真”,又含个人情思之“诚”,或雄浑苍茫,或清幽静谧,或空灵淡远 |
高庆衍的代表作品多以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为内核,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于2018年的《溪山清远图》,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近景绘茂林修竹,中景为溪流蜿蜒,远景是云雾缭绕的远山,画家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的柔和,用破墨法渲染出云气的流动,再以淡花青点染树叶,赭石晕染山脚,整个画面清雅湿润,仿佛能闻到溪水与草木的清香,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而2020年创作的《云壑松风图》,则取材黄山奇松,以干笔皴擦表现松树的苍劲枝干,浓墨点染松针,再用淡墨晕染云海,形成“松涛阵阵,云海翻腾”的动态意境,画面中,松树的刚劲与云海的柔软形成对比,山石的险峻与云雾的缥缈相映成趣,既展现了黄山的奇绝,又传递出画家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在艺术成就方面,高庆衍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当代中国山水画展等重要展览,并获“中国当代山水画展”金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荣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收藏,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反映在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中,他曾任四川诗书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主编《中国山水画技法解析》《四川国画名家集》等著作,为推动西南地区中国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庆衍的艺术理念,始终围绕“传承与创新”展开,他认为,传统是艺术的“根”,没有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创新便无从谈起;但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标本”,而是需要在时代语境中不断激活的“活水”,他曾说:“画山水,既要能进传统,吃透古法;也要能出传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画生活。”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让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厚度,又有时代的气息,在创作中,他注重写生与创作的结合,每次写生都会带回大量速写与素材,但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经过提炼、加工,融入个人感悟,最终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
除了山水画,高庆衍的花鸟画也颇具特色,他笔下的花鸟,或水墨淋漓,或色彩明艳,既有文人画的雅致,又具民间艺术的鲜活,如《荷塘清趣图》,以大写意手法绘荷叶、荷花、水禽,用泼墨法表现荷叶的舒展,用勾勒法勾勒荷花的娇艳,再以浓墨点染莲蓬,淡墨渲染水波,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意,他的书法亦如其画,以行草见长,线条流畅自然,气韵贯通,常在画作上题写自作诗,形成“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文人画风貌。
高庆衍的艺术之路,是一条扎根传统、拥抱自然、探索创新的道路,他用笔墨记录时代变迁,用情感诠释自然之美,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传递了中国画的哲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正如他所言:“画画是一辈子的事,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达,才能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虽已年近八旬,他仍坚持每日创作,笔耕不辍,为中国画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高庆衍的山水画如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解答:高庆衍的山水画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笔墨技法的融合,他既保留传统皴法、墨法的精髓(如披麻皴的柔美、斧劈皴的刚劲),又融入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与光影处理,使画面空间更具层次感;二是构图理念的融合,在传统“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构成意识,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三是意境表达的融合,既追求传统山水画的“气韵生动”“情景交融”,又融入当代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使作品更具时代气息,他的《云壑松风图》中,既有传统山水的“留白”意境,又通过光影对比强化了山石的立体感,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统一。
问题2:高庆衍对青年画家有哪些艺术传承上的建议?
解答:高庆衍常对青年画家强调“三先三后”的创作路径:先师古人,后师造化;先学技法,后悟精神;先守传统,后求创新,他认为,青年画家首先要深入研习传统,临摹经典作品,掌握笔墨技法与造型规律,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功”;其次要走出画室,深入自然写生,观察山川草木的形态与神韵,避免创作陷入程式化;最后要勇于探索个人风格,在传统基础上融入时代情感与个人体验,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他曾说:“传统是根,创新是魂,没有根的树会枯萎,没有魂的作品是空壳。”他还建议青年画家要多读书、多思考,提升文化修养,因为“画品如人品,只有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