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高凤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画家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州(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杰出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斐然,更因其晚年“病手”后改用左手创作的坚韧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人格典范。

画家高凤成

生平经历:从仕途文人到艺术大家

高凤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诗书画印均有深厚根基,19岁时考取秀才,后历经科考,于雍正五年(1727年)以拔贡身份任安徽歙县县丞,后又代理歙县知县、绩溪知县等职,为官期间,他勤政爱民,因不愿逢迎上级,仕途并不顺遂,反而因政见不合屡遭排挤,乾隆二年(1737年),他因事被诬陷入狱,在狱中备受折磨,虽后获释,但身心遭受重创,加之早年劳累过度,右手逐渐风湿痹废,时年55岁。

这对一位以书画为生的艺术家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但高凤翰并未向命运低头,他在《南阜山人书画跋》中写道:“余右病废,而左腕乃如故,遂以左书。”自此,他开始苦练左手书画,笔法虽不如右手稳健,却更显生辣拙朴,别具一番金石味,晚年,他迁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与郑板桥、金农等“扬州八怪”交往密切,艺术风格进一步成熟,成为清代文人画中“以拙为美”的代表人物,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凤翰病逝于扬州,享年66岁。

艺术成就:诗书画印全能,风格独树一帜

高凤翰是清代罕见的“四绝”艺术家,在诗、书、画、印四个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其艺术风格以“奇”“拙”“老”“重”著称,突破了当时画坛的摹古风气,充满个性与生命力。

绘画:山水花鸟,皆出己意

高凤翰的绘画题材广泛,涵盖山水、花鸟、人物、蔬果等,尤以山水和花鸟成就最高,他的山水画早年受元代倪瓒、明代沈周影响,笔墨清润;中年以后,遍游名山大川,师法自然,风格转向雄浑苍劲,善用“披麻皴”“解索皴”,构图奇崛,意境幽深,代表作品有《设色山水图》《云壑松涛图》等,画面中山石嶙峋,树木虬曲,云雾缭绕,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

花鸟画方面,高凤翰受明代陈淳、徐渭影响,注重写生与抒情,笔墨酣畅淋漓,色彩浓艳而不俗,他善于捕捉花鸟的动态与神韵,如《牡丹图》中,牡丹或怒放或含苞,辅以石竹、蝴蝶,生机盎然;《菊石图》则以水墨写菊花与湖石,用笔老辣,墨色层次丰富,尽显“秋菊傲霜”的品格,晚年左手所作花鸟,线条更加稚拙生涩,却因“病手”的颤抖而形成独特的“颤笔”,别有一种天真烂漫之趣。

画家高凤成

书法:隶书冠绝一时,行草亦佳

高凤翰的书法以隶书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他早年学习汉碑,如《曹全碑》《乙瑛碑》,后融入篆书笔意,形成“高派隶书”风格:笔画方劲厚重,结构扁方宽博,兼具古朴与灵动,其隶书作品《隶书七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笔力雄健,气度恢宏,展现出文人风骨。

行草书则受王铎、傅山影响,笔势连绵,跌宕起伏,情感充沛,晚年左手行草,因手腕不便,笔触更显生涩,却因此避免了甜媚之气,更具金石味与生命力。

篆刻:开创“尚左生印”风格

高凤翰的篆刻风格与其书画一脉相承,善用切刀,线条苍劲古朴,章法错落有致,他因晚年右手病废,遂以左手奏刀,刀法虽不如右手精准,却因“拙”而显“巧”,自创“尚左生印”风格,对后世“扬州八怪”的篆刻风格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丁巳残人”“南村”等印,布局大胆,充满个性。

诗文:直抒胸臆,不拘格套

高凤翰的诗歌风格与其人生态度紧密相关,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感、记录游历生涯,语言质朴直率,不事雕琢,如《病起》诗:“病起推窗望,春光已半空,梨花寒食雨,燕子夕阳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与其书画一样,展现出“真性情”的艺术追求。

艺术特色与影响:以“拙”破“巧”,承前启后

高凤翰的艺术核心在于“以拙为美”,这种“拙”并非笨拙,而是去除匠气、彰显个性的“大巧”,他反对当时画坛摹古成风的风气,主张“师法造化,抒写性灵”,其作品无论是山水花鸟的笔墨,还是书法篆刻的线条,都充满强烈的个人风格。

画家高凤成

作为“扬州八怪”的重要成员,高凤翰与郑板桥、金农等人共同推动了清代中期文人画的革新,打破了“正统派”绘画的桎梏,为后世写意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他的艺术不仅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画坛,更对近现代齐白石等大师产生深远启示——齐白石曾言“愿为门下走狗”的“扬州八怪”中,便包括对高凤翰“病手”创作精神的敬佩。

高凤翰的著述《南阜山人诗集》《南阜山人书画跋》等,记录了他的艺术创作心得与人生感悟,是研究清代文人艺术的重要文献。

高凤翰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简表

艺术类别 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举例
山水画 师法自然,笔墨苍劲,构图奇崛 《设色山水图》《云壑松涛图》
花鸟画 写生抒情,笔墨酣畅,晚年“颤笔”独具特色 《牡丹图》《菊石图》《雪梅图》
书法(隶书) 方劲厚重,结构扁博,融合篆意 《隶书七言联》《隶书轴》
篆刻 切刀苍劲,章法错落,左手奏刀别具一格 “丁巳残人”“南村”印

相关问答FAQs

Q1:高凤翰为何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A1:“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独特的书画家的总称,并非指八个人,而是泛指一批艺术上不拘一格、个性鲜明的文人,高凤翰因晚年寓居扬州,与郑板桥、金农等人交往密切,艺术风格上以“奇、拙、老、重”打破当时画坛的摹古风气,主张“抒写性灵”,被后人归入“扬州八怪”之列,他的作品与“扬州八怪”其他成员一样,注重个性表达,反对程式化,因此成为这一艺术群体的重要代表。

Q2:高凤翰晚年“病手”后,艺术创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A2:高凤翰55岁时右手因风湿病废,被迫改用左手创作,这一变化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左手书画线条不如右手稳健,反而形成一种“颤笔”或“生涩感”,这种“拙”的风格打破了早年绘画的清润与书法的工整,更显质朴与金石味;因身体限制,他更注重“以简驭繁”,笔墨更加凝练,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如晚年花鸟画用色更浓艳,用笔更老辣,展现出“残而不废”的艺术生命力;左手创作也促使他在章法与构图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险中求稳、拙中见巧”的独特面貌,成为艺术史上“因病成美”的典范。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画家刘富业
« 上一篇 今天
秦玉芳画家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