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许乃的书法艺术究竟有何独特风格与传承价值?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书法家许乃(1945-2023),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他以碑帖兼容的艺术理念、沉雄劲健的书风驰誉书坛,五十余年笔耕不辍,在楷书、行书、草书诸体均有深厚造诣,尤以“魏碑行书”独步当代,被誉为“浙东书坛的守正创新者”。

书法家许乃

许乃的书法之路始于家学熏陶,祖父为前清秀才,擅小楷,家中藏有大量碑帖古籍,他自幼便在墨香中浸润,6岁时临池学书,初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祖父教导“楷法如立,当先求其骨架端正”,每日临摹不少于50字,12岁已能将欧楷的险绝劲健写得颇有神采,196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大家,在校期间,他不仅系统研习书法技法,更深入钻研书法史论,提出“楷法求正,行草求韵,碑帖互融,方圆并济”的学习理念,为日后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许乃任教于绍兴师范,同时坚持创作与探索,20世纪70年代,他遍游中原、西北,实地考察汉碑、魏碑遗迹,在《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前驻足数日,反复揣摩方笔的斩截与隶书的浑厚,这一时期,他大量临摹碑刻,尤爱《龙门二十品》的雄强与《爨宝子碑》的朴拙,逐渐将碑刻的方笔、厚重融入行书创作,形成“以碑为骨、以帖为肉”的雏形,80年代,他的作品《黄庭坚诗》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引起书坛关注,评论家称其“碑底帖面,既有金石之刚健,又不失行书之流美”。

90年代是许乃艺术风格成熟期,他将魏碑的方笔、行书的连带、草书的意趣熔于一炉,创造出独具面目的“魏碑行书”,其楷书结体严谨而不失灵动,笔画方折处如刀斫斧劈,圆转处如绵里裹铁,代表作《心经》(1995年)被绍兴戒珠寺收藏,结体端庄,气韵沉静,被誉为“当代欧楷新境”,行书则追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笔势连绵中见顿挫,如《赤壁赋》(2008年),用笔跌宕起伏,章法疏密有致,既有王铎的跌宕,又含苏轼的温润,获“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奖,晚年,他的草书趋于“心手双畅”,线条如“屋漏痕”般自然老辣,结体奇崛而不失法度,自作诗《兰亭怀古》(2015年)用笔疾徐相间,墨色浓淡互渗,展现出人书俱高的艺术境界。

书法家许乃

许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他对书法教育的推动,他常说:“书法是‘技’与‘道’的结合,既要练好‘手上功夫’,更要修好‘心中学问’。”1985年,他创办“许乃书法工作室”,每年招收20名学员,课程涵盖书法技法、诗词鉴赏、古典文学,要求学员每日临池打卡,定期举办临摹与创作展,弟子中,多人次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中青年书法展”等重要奖项,成为当代书坛中坚力量,他还出版《许乃书法集》《魏碑技法解析》《书法入门十讲》等著作,书法入门十讲》系统讲解楷书、行书技法,被多所高校选为书法教材。

在文化传播方面,许乃积极推动浙东书法走向世界,他参与策划“绍兴书法国际交流展”,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讲学,展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2005年,他牵头成立“兰亭书法研究所”,组织学者整理兰亭遗址出土的书法文献,为“兰亭书法节”的国际化提供了学术支撑,他常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根,我们要让这棵根在世界土壤中枝繁叶茂。”

许乃的书法艺术,以“守正”为基,以“创新”为魂,他将传统碑帖的精华熔铸为个人风格,既保留了书法的“金石气”,又注入了当代的“书卷气”,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现代书法史》《当代书法名家大辞典》等重要典籍。

书法家许乃

许乃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表

时期 风格特点 代表技法 代表作品
早年(1965-1975) 以欧楷为基,结体严谨,笔法精到 中锋用笔,提按分明 《九成宫临摹》
中期(1976-2000) 融合碑帖,方圆兼备,奇正相生 “折钗股”笔法,连带呼应 《黄庭坚诗》
晚期(2001-2023) 沉雄雅逸,气韵贯通,人书俱老 “屋漏痕”线条,虚实相生 《兰亭怀古》

相关问答FAQs

问:许乃的“魏碑行书”有何独特之处?为何能成为当代书坛的创新典范?
答:许乃的“魏碑行书”以魏碑的方笔、雄强为骨,融合行书的流畅、韵致为肉,既保留了魏碑的厚重古朴,又注入了行书的灵动鲜活,其独特性在于“以碑破帖,以帖润碑”——用魏碑的方折打破行书的圆滑,用行书的连带化解魏碑的板滞,形成“刚柔相济、奇正相生”的审美特质,这一创新打破了传统“碑帖对立”的观念,为当代书法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因此被誉为创新典范。

问:初学者学习许乃书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初学者可分三步入手:第一步,打基础,从许乃早期欧楷作品入手,如《九成宫醴泉铭》临摹,重点掌握中锋用笔与结体规律;第二步,融碑帖,中期魏碑行书作品如《张猛龙碑》与《兰亭序》对照临习,体会“方圆兼备”的笔法;第三步,求个性,晚期作品如《赤壁赋》,学习其章法布局与气韵贯通,需注意三点:一是避免“只学形不学神”,要理解其“技进乎道”的艺术理念;二是戒急戒躁,许乃强调“日课千字”,需长期坚持;三是注重“书外功”,多读诗词、书法史,提升文化修养,方能写出“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书法家品超
« 上一篇 前天
杨健健画家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