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唐建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书法家唐建,19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浸润于吴门书风,耳濡目染间对笔墨结下了深厚情缘,其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爱好者,家中常备文房四宝,唐建幼时便握涂鸦,未及弱冠,已能临摹《玄秘塔》《兰亭序》等经典,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悟性,1985年,他拜入书法家陈逸之门下,系统学习书法理论与技法,从楷书的法度森严到行书的气韵生动,从魏碑的雄强朴茂到草书的奔放恣肆,皆潜心钻研,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

书法家唐建

唐建的书法艺术以“守正出新”为要义,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行书见长,其楷书取法欧阳询的险劲与颜真卿的浑厚,结字端庄而不失灵动,笔画劲挺而富含韵致,如《九成宫醴泉铭》的严谨骨架中,融入赵孟頫的温润笔意,形成“雄中见秀、刚柔并济”的独特风貌,行书则深得“二王”精髓,兼采米芾的刷字意趣与王铎的章法布局,用笔方圆兼备,提按分明,线条如行云流水,既具传统文人的书卷气,又透出现审美的张力,观其行书作品《赤壁赋卷》,结字欹正相生,墨色浓淡枯湿变化自然,字里行间流淌着“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之境,被誉为“当代文人行书的典范之作”。

在艺术成就上,唐建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屡获殊荣:1990年,其楷书作品《滕王阁序》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崭露头角;1998年,行书《千字文》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奠定其在书法界的地位;2010年,作品《心经》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少数作品进入“紫禁城”的当代书法家之一,他还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赛评委,出版《唐建书法集》《楷书技法解析》《行书创作谈》等专著,其艺术理念与技法归纳对后学影响深远。

作为书法教育家,唐建现任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深耕教学一线三十余载,倡导“技道双修”的培养理念,他要求学生先“精技法”,通过临摹经典掌握笔墨规律,再“修心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反对“为创新而创新”的浮躁风气,其弟子中,有多人获得全国书法展奖项,成为书坛中坚力量,他常说:“书法是心画,技法是基础,而文化的厚度才是作品的灵魂。”

书法家唐建

唐建的艺术之路,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旅,也是个人风格不断淬炼的过程,他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以开放之态拥抱时代,其作品既有古法精髓,又具时代气息,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建艺术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作品 简介
1965 出生于江苏苏州 自幼受家庭熏陶习书
1985 拜师陈逸之 系统学习书法理论与技法
1990 《滕王阁序》入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首次进入国家级展览视野
1998 行书《千字文》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 奠定专业书家地位
2010 《心经》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品进入国家级重要收藏机构
2015 出版《唐建书法全集》 集中呈现艺术创作成果
2020 任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博士生导师 推动书法高层次人才培养

相关问答FAQs

问:唐建的书法作品中,哪种书体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答:行书最能代表唐建的艺术特色,他的行书在“二王”秀逸的基础上,融入米芾的跌宕笔法与章草的古拙意趣,线条遒劲而不失灵动,结字奇正相生,既有传统文人书法的雅致,又具现代审美的张力,代表作《赤壁赋卷》被业内评价为“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充分展现了他在行书领域的深厚造诣与个人风格。

问:唐建在书法教学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答:唐建主张“守正出新”,认为传统是根基,创新是生命力,教学中,他要求学生先通过临摹《兰亭序》《祭侄文稿》等经典,掌握笔墨技法的“法度”,再从诗词、哲学等传统文化中汲取“神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与时代审美进行探索,反对脱离传统的“形式创新”,他强调:“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书法家唐建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阮士旺画家
« 上一篇 09-24
书法家杨乐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