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季公,名观之,字观之,号安平布衣,1915年出生于河北安平,1992年辞世,是我国近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家、画家,尤以行草书名世,他早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师从周怀民、王雪涛等艺术大家,后长期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历任教授、中国画系主任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家协会顾问,季公的书法艺术,植根于传统,融汇碑帖,自成一格,其作品既有“二王”的秀逸灵动,又具米芾、王铎的酣畅雄健,更在岭南书风的温润中注入了北碑的骨力,形成了“苍劲老辣而不失温润,酣畅淋漓而自有法度”的独特面貌,被誉为“岭南书坛的碑帖融合典范”。
季公的书法生涯,始于家学,成于苦修,幼年时,他随祖父临习《九成宫醴泉铭》,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少年时又遍临《兰亭序》《圣教序》,对“二王”一脉的用笔、结体有了深刻体悟,青年时代,他考入京华美术学院,在系统的艺术学习中,不仅精研绘画,更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书法传统,他特别重视碑学,临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魏碑刻,汲取其方笔峻峭、结构奇崛的特质,同时深入研习宋人尚意书风,对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的“刷字”技法、王铎草书的连绵跌宕反复揣摩,这种“帖学为基,碑学为骨”的学习路径,为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深厚根基,中年以后,季公定居岭南,受地域文化影响,其书法逐渐融入岭南书风的温润雅致,同时保留北碑的雄强与宋人的意趣,形成了“南风北骨”的艺术特色,晚年,他的书法进入“人书俱老”的境界,笔法愈发圆融,墨法愈发丰富,章法愈发疏朗,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高度。
季公的书法艺术,以行草成就最为突出,其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方圆兼备,提按分明,他强调“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同时又注重“以我为主,融古为新”,在笔法上,他善于运用“折钗股”“屋漏痕”的笔意,线条遒劲有力,富有弹性;在结体上,他打破常规,或正欹相生,或疏密对比,或大小错落,既遵循法度,又充满奇思妙想;在章法上,他注重行气贯通,虚实相生,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整体节奏,其墨法尤为精妙,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常常在一幅作品中呈现出“浓如漆、淡如烟、干如裂、湿如润”的多层次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季公的行草书,既有“二王”的优雅从容,又有米芾的跌宕激越,更有王铎的连绵不绝,观其作品,如行云流水,如高山流水,令人心旷神怡。
季公的代表作品众多,行草千字文》《杜甫诗轴》《兰亭序临本》等尤为著名。《行草千字文》是季公中年时期的代表作,通篇气息连贯,笔势流畅,既有“二王”的秀逸,又有碑学的骨力,结体方正而不呆板,笔画灵动而不轻浮,堪称“碑帖融合”的典范。《杜甫诗轴》则展现了季公晚年书法的苍劲老辣,笔力雄强,墨色浓郁,章法疏朗,字里行间充满了郁勃的生命力,给人以“老树枯藤”般的艺术感受。《兰亭序临本》则体现了季公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他不仅临出了《兰亭序》的形貌,更抓住了其“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核,临本既忠实于原作,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风格,达到了“与古为徒”又“自我作古”的艺术境界。
季公的书法艺术,不仅体现在其作品上,更体现在其艺术思想和教学实践中,他主张“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强调“学书先学楷,楷书立,行草方能生”;他提倡“师古而不泥古”,认为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注重“字外功”,强调书法家要加强文学、哲学、绘画等多方面的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为岭南乃至全国的书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思想和教学理念,至今仍对当代书法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季公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点,以下表格对其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进行了归纳:
时期 | 年龄段 | 风格特征 | 代表作品 | 取法来源 |
---|---|---|---|---|
早期 | 20-40岁 | 楷书扎实,行秀逸,初涉碑学 | 《楷书千字文》 | 欧阳询、王羲之、《张猛龙碑》 |
中期 | 40-60岁 | 碑帖融合,笔法雄健,章法严谨 | 《行草千字文》 | “二王”、米芾、北魏碑刻 |
晚期 | 60岁以后 | 苍劲老辣,墨法丰富,疏朗有致 | 《杜甫诗轴》 | 王铎、宋人尚意书风、岭南书风 |
季公的书法艺术,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重要财富,他以毕生的精力探索书法艺术的奥秘,将碑帖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精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留下的艺术思想和教学理念,将继续指引着后来者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关问答FAQs
问:季公的书法与岭南书风有何关联?他的作品如何体现“南风北骨”的特点?
答:季公中年定居岭南后,深受岭南书风的影响,岭南书风以温润雅致、秀逸流畅为特色,受地域文化和岭南画派的影响,注重笔墨的灵性和韵味,季公在吸收岭南书风的同时,并未放弃北碑的骨力,他将北碑的方笔峻峭、结构奇崛与岭南书风的温润雅致相结合,形成了“南风北骨”的艺术特点,他的行草作品既有岭南书风的秀逸流畅,又有北碑的雄强骨力,线条刚柔并济,结体正欲相生,墨法温润而不失厚重,充分体现了“南风北骨”的艺术特色。
问:初学者学习季公书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初学者学习季公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打好楷书基础,季公的楷书功底深厚,初学者可先临习其楷书作品,如《楷书千字文》,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结体;要深入学习“二王”的行草书,季公的行草书以“二王”为根基,初学者可临习《兰亭序》《圣教序》等,理解行草书的笔法和章法;要适当研习碑学,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汲取碑学的骨力和结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季公书法不能只学其形貌,更要学习其“碑帖融合”的艺术思想和“以我为主”的创新精神,避免盲目模仿;要加强字外功,提升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季公书法的内涵,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