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彭城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书画家彭城,本名彭城之,1948年生于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故以号行世,他是当代书画界罕见的“书画双绝”大家,其作品既承魏晋风骨,又融时代新意,被誉为“彭城书画派”当代领军人物。

书画家彭城

彭城自幼浸润于汉文化沃土,徐州汉画像石的雄浑线条、云龙山林的苍茫气象,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的审美底色,少年时师从地方名家李兰园习书法,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后转攻汉隶《曹全碑》,兼取金农漆书之朴拙,形成“以隶为基,行草为用,碑帖互融”的独特书风,其书法用笔方圆兼备,笔画如刀凿斧刻,却又暗藏流转之姿,结体奇正相生,既有庙堂之端庄,又具山林之野趣,著名书法家启功曾观其书作,赞曰“笔墨有金石气,字里见汉唐风”。

绘画方面,彭城主张“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早年遍临宋元山水,范宽的雄峻、倪瓒的萧疏皆有所取,后师法黄宾虹“五笔七墨”之说,创“焦墨积染法”——以浓墨层层积染,辅以淡墨晕染,使画面在苍茫中透出层次,其山水画多绘徐州及周边景致,《云龙山秋意图》中,主峰以焦墨勾勒,山石肌理毕现;山间云雾以淡墨破之,虚实相生,既有北方山水的厚重,又不失江南水韵的灵动,花鸟画则取法徐渭、吴昌硕,以大写意笔法绘梅兰竹菊,用泼墨写枝干,焦墨点苔痕,寥寥数笔便气韵生动,2018年,其作品《彭城春色》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大展”,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为梳理其艺术脉络,特整理其艺术特点如下:

书画家彭城

艺术类别 风格特点 代表技法
书法 隶书为基,行草为用,方圆兼备,奇正相生 碑帖互融、金石用笔
山水画 苍茫浑厚,虚实相生,地域特色鲜明 焦墨积染、淡墨破法
花鸟画 大写意泼墨,简练传神,文人气息浓厚 以书入画、墨色交融

彭城不仅精于创作,更致力于书画传承,他曾任徐州书画院院长20余年,创办“彭城书画高研班”,培养弟子百余人,其中多人成为书画界中坚力量,他常说:“书画是根,扎在传统里;魂在创新,长在时代中。”其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展出,被誉为“传播汉文化的重要载体”,2021年,彭城将其毕生创作的120幅书画作品捐赠给徐州市美术馆,设立“彭城书画艺术馆”,让艺术惠及大众。

相关问答FAQs

Q1:彭城书画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A1:彭城书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深度融合,其书法用笔如“屋漏痕”,转折处如“折钗股”,将金石质感融入绘画线条,使山水画的山石轮廓如刀劈斧削,花鸟画的枝干如铁画银钩,形成“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独特视觉效果,他的作品始终扎根徐州地域文化,汉画像石的雄浑、云龙山的苍茫成为其艺术语言的底色,兼具传统笔墨与时代气息。

书画家彭城

Q2:彭城在书画传承与创新方面有哪些重要实践?
A2:传承上,彭城通过创办“彭城书画高研班”和担任徐州书画院院长,系统整理地方书画史料,将汉画像石艺术元素融入书画教学,培养了一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的弟子,创新上,他创“焦墨积染法”,突破传统焦墨单一技法,使画面在苍茫中透出层次感;题材上,他聚焦徐州及周边风物,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艺术语言,使“彭城书画”成为具有辨识度的艺术流派,他还通过捐赠作品设立艺术馆,推动书画艺术大众化。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翡翠原石去皮抛光的关键步骤和技巧有哪些?
« 上一篇 09-22
什么种翡翠起胶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