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旭东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河南开封人,自幼浸润在中原文化的沃土中,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幼时受祖父启蒙,临摹《玄秘塔碑》《九成宫》等楷书经典,打下坚实的书法根基,青年时代考入河南大学书法专业,系统研习书法史论与技法,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李刚田先生,主攻行草,兼及篆隶,逐渐形成“雄浑中见灵秀,古朴中藏新意”的个人风格,其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最高奖等重要奖项,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专业机构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原书坛的中坚力量”。
李旭东的书法艺术植根传统,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求创新,他早年遍临秦汉碑刻、魏晋法帖,对《张迁碑》《曹全碑》的朴拙雄强、《兰亭序》《祭侄文稿》的气韵生动、《书谱》的使转自如均有深刻体悟,在此基础上,他尤其注重“以古为师,以心为师”,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融入笔墨,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行草作品取法“二王”的飘逸洒脱,兼取颜真卿的厚重雄浑,结体上打破常规,或险中求稳,或欹正相生,如《赤壁赋长卷》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句,字形大小错落,笔画提按分明,既有“二王”的行云流水,又具颜体的筋骨洞达,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感与视觉冲击力,楷书作品则熔铸魏碑与唐楷之长,用笔方圆兼备,结体宽博端庄,代表作《心经》小楷,在不足尺素的宣纸上写出气象万千,笔画细劲而不失力度,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被誉为“当代小楷典范”。
在艺术理念上,李旭东强调“书为心画”,认为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文化修养与人格精神的流露,他常说:“写字如做人,需沉心静气,方能笔下生辉。”为此,他坚持每日临池不辍,无论寒暑,笔耕不辍,同时广泛涉猎诗词、绘画、哲学等学科,提升综合素养,其书法作品中常自作诗文,或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或寄寓对人生的感悟,如《题黄河》诗行草作品,以奔放的笔触书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线条如黄河奔腾般跌宕起伏,墨色浓淡相间,仿佛能听见浪涛之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磅礴力量。
李旭东不仅深耕创作,更致力于书法教育与传承,在河南大学任教三十余年来,他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其教学理念强调“技道并进”,既注重技法训练,更注重文化传承,他主编《书法临摹与创作教程》《中原书法史略》等教材,为书法教育规范化作出贡献;创办“旭东书法工作室”,面向社会开设公益书法班,免费教授青少年与书法爱好者,推动书法艺术普及;多次组织“书法进校园”“书法下基层”活动,深入偏远地区传播书法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汉字之美,他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先后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举办书法展,讲中国书法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李旭东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评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李旭东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当代书法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作品《杜甫诗三首》被选入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论语章句》书法长卷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年逾六旬的李旭东仍保持着对书法艺术的赤诚与热爱,他常说:“书法是一生的修行,我愿以笔墨为伴,传承中华文脉,书写时代新篇。”
李旭东艺术生涯重要节点
时间 | 重要事件 |
---|---|
1978年 | 拜开封书法家张鹤云为师,系统学习楷书 |
1985年 | 考入河南大学书法专业,师从李刚田先生 |
1995年 | 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首次进入全国视野 |
2006年 | 获第四届全国正书展最高奖,确立在书坛的地位 |
2012年 | 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当选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2018年 | 《李旭东书法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代表作80余件 |
2023年 | “墨韵中原——李旭东书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
相关问答FAQs
问:李旭东先生的书法风格如何形成?其创作中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李旭东的书法风格形成,源于对传统的深度研习与个人艺术实践的融合,他早年以楷书筑基,遍临秦汉至明清经典,后主攻行草,兼收碑帖之长,其独特之处在于“碑帖融合”,将碑学的雄浑朴拙与帖学的灵动飘逸相结合,用笔上讲究“屋漏痕”“折钗股”,既有力度又有韵律;结体上打破常规,注重虚实对比,形成“奇正相生”的视觉效果;内容上常自作诗文,将文学性、思想性与书法艺术统一,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与情感张力。
问: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李旭东先生有哪些实用的学习建议?
答:李旭东认为,初学书法应遵循“先楷后行,先静后动”的原则,从楷书入手,打好笔画与结构的基础,推荐临摹《颜勤礼碑》《九成宫醴泉铭》等唐楷经典,或《张黑女墓志》《龙门二十品》等魏碑作品,体会“笔笔中锋”“结构匀称”的要义,他强调“读帖重于临帖”,建议多观察古法帖的用笔、章法,理解其背后的美学规律;还要注重文化积累,多读诗词、古文,提升文学素养,使“字外功夫”与笔墨技巧相辅相成,他提醒初学者“贵在坚持”,每日练习不必多,但需认真,在持之以恒中感受书法的乐趣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