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画家刘义,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成长于黄河之滨的兰州,这片承载着千年丝路文明与黄土高原厚重底蕴的土地,不仅塑造了他质朴坚韧的性格,更成为其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西北画坛颇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刘义的艺术生涯始终扎根于西北大地,以画笔为媒介,将黄河的奔腾、黄土的苍茫、陇原的人文风情凝于尺素之间,形成了兼具传统笔墨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质的艺术风格。
刘义的艺术启蒙始于童年,少年时代的他常流连于兰州黄河两岸,看浊浪滔天中的筏子客身影,观白塔山下四季更迭的草木枯荣,这些鲜活的视觉记忆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后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系统研习中国画传统技法,师从著名国画师习永康,临摹了大量宋元山水与明清写意花鸟作品,但他并未止步于对传统的模仿,而是在深入研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后,毅然选择将目光投向熟悉的西北风物,试图在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属于陇原大地的艺术表达。
在艺术风格上,刘义以山水画见长,兼擅花鸟,他的山水画常以黄河、黄土高原、祁连山为表现对象,构图上多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视角,既显山势之巍峨,又展平原之辽阔,笔墨上,他注重“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的统一,以浓墨干笔表现黄土的肌理与质感,用淡墨湿染营造远山迷蒙、云雾流动的意境,其代表作《黄河魂》中,他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黄河“九曲十八弯”的走势,泼墨挥洒出浪涛的汹涌,而在近景的土坡上,则细致刻画了扎根黄土的酸枣树,虬曲的枝干与奔腾的河水形成刚柔对比,既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传递出生命在贫瘠中顽强生长的力量,花鸟画方面,刘义偏爱表现西北常见的题材——如沙枣、牡丹、山雀等,他笔下的沙枣花,不似传统花鸟的娇艳,而是以赭石、藤黄调和,呈现出一种在风沙中坚韧绽放的生命力,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
刘义的艺术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西北精神”的探索与表达,他认为,西北艺术不应仅仅是风物的再现,更应承载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与记忆,为此,他多次深入甘南、临夏、陇南等地采风,记录藏族村寨的经幡、回族农家的院落、陇南梯田的曲线,将这些人文元素融入山水画中,使作品超越了自然景观的范畴,成为西北文化的视觉载体,在《丝路古道》系列作品中,他以苍茫的黄土高原为背景,蜿蜒的古道如丝带般延伸,远处点缀着驼队与烽燧,近景则是耐旱的骆驼刺与芨芨草,通过虚实相生的处理,既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沧桑,又唤起观者对文明交流的思考。
除了艺术创作,刘义还致力于西北画的传承与推广,他曾任兰州画院专职画家,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他常对学生说:“画西北山水,要先懂西北的‘骨’——是黄土的厚重,是黄河的奔涌,是这里人民的质朴。”在教学与创作之余,他还积极参与文化下乡、公益画展等活动,用艺术服务基层,让更多人感受西北文化的魅力,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部分作品还走出国门,在法国、日本等国展出,成为传播西北文化的重要媒介。
以下为刘义部分代表作品简表:
作品名称 | 创作年代 | 艺术特点 | |
---|---|---|---|
《黄河魂》 | 2005年 | 黄河奔腾与黄土高原生命力 | 大写意泼墨与工笔线条结合,突出气势与细节的对比,浓墨表现浪涛,淡墨渲染云雾。 |
《陇山秋色》 | 2012年 | 陇山秋日丰收与宁静 | 小青绿设色,构图疏朗,以赭石、花青表现秋日山色,点缀农舍与归鸟,充满生活气息。 |
《丝路驼铃》 | 2018年 | 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 | 宏大叙事与微观刻画结合,古道、驼队、烽燧构成历史纵深,近景沙棘增添地域特色。 |
《黄土人家》 | 2020年 | 西北农村日常生活场景 | 写实风格,质朴细腻,通过窑洞、院墙、劳作的人物,展现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 |
刘义的艺术,是黄河与黄土的艺术,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艺术,更是他用生命体验书写的西北赞歌,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技巧堆砌,却以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动着每一位观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画了一辈子的西北,总觉得笔下的黄河不够浑厚,黄土不够苍茫,或许这就是这片土地的魅力——它永远有让你探索不尽的生命力。”
FAQs
-
问:刘义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西北画家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刘义的艺术独特性在于他将黄河的“动态”与黄土的“静态”巧妙融合,既注重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与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又通过细腻的笔墨刻画黄土高原的肌理与沧桑感,他的作品常融入丝路古道、民俗人文等元素,使山水画超越自然景观,成为承载西北历史与文化的“视觉史诗”,这在西北画坛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标识。 -
问:刘义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答:刘义在坚守传统笔墨精神的基础上,注重从西北地域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他一方面深入研习宋元山水的“骨法用笔”与明清写意的“气韵生动”,另一方面将西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如黄河浪涛、黄土肌理、丝路符号)融入传统构图与设色中,形成“笔墨当随西北风”的创作理念,他用传统泼墨技法表现黄河浪涛,却以干笔皴擦强化黄土的粗糙质感,实现了传统技法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