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家少峰,如何以笔墨续写古城风华?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扬州画家少峰,本名张少峰,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自幼浸润于古城的湖光山色与人文底蕴,成为当代扬州画坛兼具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创新意识的代表性画家,其艺术生涯始于家学,祖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裱画师,少峰自幼在笔墨纸砚的浸润中耳濡目染,少年时便临摹《芥子园画谱》,打下坚实的传统根基,及长,师从扬州国画院老画家李方膺再传弟子李墨染,系统研习明清文人画,尤得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精神与扬州八怪“怪以八出,俗不伤雅”的个性风骨。

扬州画家少峰

少峰的艺术创作以山水、花鸟为主,兼擅人物,其作品既有文人画的淡雅逸趣,又融入了当代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体悟,在山水画中,他常以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扬州名胜为题材,却不拘泥于实景描摹,而是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曲直,营造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意境,如其代表作《瘦烟雨霁》,以淡墨勾勒湖岸轮廓,浓墨点染远山近树,烟雨迷蒙中透出扬州水乡的温润灵秀,画面留白处题以自作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画相映,尽显古城文脉,花鸟画方面,少峰取法吴昌硕、任伯年的金石写意风格,又融入扬州画派“以书入画”的笔法,笔力雄健而不失灵动,设色清雅而不失明快,他笔下的荷花,或亭亭净植,或残叶听雨,以焦墨勾筋,花青晕染,既存“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又具“荷尽已无擎雨盖”的苍劲;画梅则老干虬枝,以浓墨破笔,缀以胭脂点出的繁花,于萧瑟中见生机,恰如其性格中的刚毅与温厚。

少峰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他对扬州画坛的传承与推动,他曾任扬州国画院副院长,主持“扬州画派传承工作室”,多年来致力于培养青年画家,主张“传统为根,生活为源,创新为魂”,在教学过程中,他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带领学生写生于江南水乡、黄山、太行山等地,要求他们既要临摹古画,更要观察自然,从生活中提炼笔墨语言,其学生中,多人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成为扬州画坛的中坚力量,他还积极参与非遗保护,推动“扬州八怪”技艺的当代转化,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艺术路径。

为更清晰展现少峰的艺术历程,以下为其艺术年表概要:

扬州画家少峰

时间 艺术事件
1970年 拜入扬州画家李墨染门下,系统学习山水、花鸟画
1982年 作品《园林小景》入选“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1995年 在扬州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展出山水、花鸟作品60余幅
2008年 任扬州国画院副院长,主持“扬州画派传承工作室”
2015年 作品《荷塘清趣》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0年 出版《少峰画集》,收录其近40年代表作,并附艺术创作心得

少峰的艺术探索,始终扎根于扬州这片文化沃土,他以笔墨为媒介,连接传统与现代,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成为当代扬州画坛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不仅展现了古城扬州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更传递出中国文人画“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为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FAQs

Q1:少峰的艺术风格与扬州八怪有何异同?
A:扬州八怪以“怪”著称,其“怪”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程式、强调个性抒发、题材贴近市井生活等方面,如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均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少峰的艺术风格与扬州八怪一脉相承,同样重视个性表达与生活气息,但其“新”在于:在继承“怪”的灵动与逸气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审美意识,构图更趋规整,色彩更注重和谐统一,笔墨语言既传统又现代,更具时代感,扬州八怪多抒发个人愤世嫉俗的情感,少峰的作品则更多展现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扬州画家少峰

Q2:少峰对当代扬州画坛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A:少峰对当代扬州画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创作上,他以“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为扬州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探索出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转化路径;二是教育上,通过“扬州画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了大量青年画家,为扬州画坛储备了人才,延续了地域艺术文脉;三是文化推广上,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展览活动,推动扬州画走向全国,提升了扬州画在当代美术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颜百龙画家的艺术风格与代表作品有何独特之处?
« 上一篇 09-19
泰安市书法家协会名单成员入选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