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书画艺术魅力何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书画家李胜利,196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浸润在笔墨丹青的氛围中,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父亲擅长书法,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少年时,他每日临池不辍,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绘画则从宋代院体花鸟起步,兼习明清文人画的笔墨意趣,1983年,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系统学习传统书画理论与技法,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张志民、花鸟画家郭志光等先生,艺术视野得到极大拓展,毕业后,他并未止步于传统,而是远赴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深入研究江南画派的氤氲之气与西方绘画的光影构图,逐渐形成了“笔墨为骨、意境为魂”的艺术风格。

书画家李胜利

李胜利的书法以行草见长,上追“二王”的飘逸潇洒,下取怀素的狂放不羁,同时融入碑学的雄浑厚重,其用笔刚柔并济,既有屋漏痕的凝练,又有锥画沙的劲道,结字奇正相生,章法疏密有致,观其书作,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在传统法度中透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他常说:“书法是线的舞蹈,心的轨迹。”2021年,其行草作品《赤壁赋》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被评委评价为“守正创新,既有古法韵味,具时代气息”,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与花鸟,尤以“泰山松”“黄河魂”系列最具代表性,他的山水画不拘泥于真山真形,而是以“搜尽奇打草稿”的积累,提炼山川的精神气质,笔墨上,他多用积墨、破墨法,层层渲染,营造出山体的厚重与云雾的流动感;构图上,常采用“高远”“深远”相结合的视角,画面气势恢宏又不失空灵,泰山松云图》,以浓墨勾勒松枝的遒劲,淡墨渲染云海的缥缈,松树扎根于岩石,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观之令人心生敬畏,花鸟画则追求“雅俗共赏”,题材既有梅兰竹菊的传统意象,也有农家院落的寻常花草,用色清新明快,笔墨灵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他的《荷塘清趣》系列,以没骨法描绘荷叶的舒展,勾勒荷花的娇艳,水中的游鱼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荷香、听到水声,展现出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

在艺术理念上,李胜利始终坚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他每年都会抽出数月时间深入名山大川写生,从泰山之巅到黄河之畔,从江南水乡到西北大漠,行程数万公里,积累了大量速写与创作素材,他认为,传统是艺术的根,生活是艺术的源,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他还注重书画理论的钻研,著有《书画同源论》《笔墨当随时代——我的创作心得》等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作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不仅自己创作,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的课堂既有对传统技法的严格训练,也有对艺术个性的鼓励引导,常对学生说:“学艺先做人,笔墨见品格。”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书画展览中获奖,成为书画界的新生力量。

书画家李胜利

李胜利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书法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专业机构收藏,2018年,他在济南美术馆举办“墨韵乾坤——李胜利书画艺术展”,展出书画作品120余件,吸引了数万观众参观;2022年,其作品《黄河入海流》作为“黄河文化主题展”的代表作,赴海外巡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次为贫困地区、灾区捐赠书画作品,用实际行动践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年近六旬的李胜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每日清晨挥毫泼墨,午后读书思考,傍晚散步于自然之中,他说:“书画是我一生的追求,只要还能提笔,就要不断探索,用笔墨记录时代,抒发真情。”

李胜利艺术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83年 考入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 师从张志民、郭志光等,系统学习书画
1987年 毕业留校任教 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从事书画教学
1995年 赴浙江美院进修 深入研究江南画派与西方绘画技法
2008年 作品《泰山旭日》入选全国美展 山水画首次进入国家级展览视野
2018年 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 “墨韵乾坤——李胜利书画艺术展”在济南美术馆开展
2021年 行草作品《赤壁赋》获中国书法兰亭奖 实现书法领域最高奖项突破
2023年 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成为书画创作与教育的领军人物

相关问答FAQs

问:李胜利的书画作品如何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答:李胜利的传统根基深厚,书法上追溯“二王”、怀素等经典,绘画中融入宋元院体与文人画的笔墨精髓;创新则体现在对题材的拓展与技法的融合,他画山水不拘泥于传统皴法,而是结合西方绘画的光影处理,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书法则在行草中融入碑学的雄浑,使线条更具张力,他注重写生,将自然山川的灵气融入创作,使传统笔墨焕发出时代气息,真正做到“笔墨当随时代”。

书画家李胜利

问:作为教育者,李胜利对年轻书画学习者有哪些重要建议?
答:李胜利常强调“三心”:一是“恒心”,书画非一日之功,需每日坚持,不可急功近利;二是“敬畏心”,尊重传统,深入学习经典,临摹古人法帖时要“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三是“平常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灵感,避免闭门造车,他认为,年轻学者既要扎实掌握技法,更要锤炼品格,因为“书画者,字画如其人也”,只有人品与画品兼修,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范迪安与泉州,画家身份有何艺术渊源?
« 上一篇 09-19
新疆画家阿万提的画笔里藏着怎样的新疆故事?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