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不是石英岩,两者是成分、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天然矿物集合体,尽管在外观上,部分石英岩可能因颜色或质地与翡翠相似,但通过矿物组成、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等多方面对比,可以明确区分两者的本质差异。
从矿物组成来看,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硬玉(钠铝硅酸盐,化学式NaAlSi₂O₆),通常含有少量绿辉石、钠铬辉石、角闪石等次要矿物,属于辉石族玉石,而石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二氧化硅,化学式SiO₂),常含有长石、云母、绿泥石等杂质矿物,属于石英质玉石,翡翠的“骨架”是硬玉,石英岩的“骨架”是石英,两者的根本矿物成分完全不同。
结构特征是区分两者的关键,翡翠的结构以纤维交织结构或粒状纤维交织结构为主,在显微镜下可见硬玉矿物呈细长的纤维状或粒状相互紧密交织、穿插,这种结构赋予了翡翠较高的韧性和细腻的质地,石英岩的结构则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石英矿物呈他形粒状集合体,颗粒间界限清晰,结构相对疏松,质地通常较粗糙,韧性远低于翡翠。
物理性质方面,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硬度上,翡翠的摩氏硬度为6.5-7,石英岩的摩氏硬度为7,硬度接近但并非相同;密度上,翡翠的密度通常为3.30-3.36g/cm³,而石英岩的密度仅为2.65-2.85g/cm³,翡翠明显更重,上手有明显的“压手感”;折射率方面,翡翠的折射率为1.660-1.680,石英岩的折射率为1.544-1.553,通过折射仪可快速区分;光泽上,翡翠呈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质地温润,而石英岩多为玻璃光泽,光泽相对较“贼”,缺乏翡翠的厚重感。
颜色成因和分布特征也不同,翡翠的颜色主要由致色离子(如铬、铁、锰等)进入硬玉晶格导致,颜色常呈色根、丝絮状分布,自然形成的绿色翡翠常有“色根”或色带,颜色深浅过渡自然,石英岩的颜色多由后期染色或含铁、锰等杂质矿物导致,染色石英岩的颜色常浮于表面,裂隙或颗粒间颜色聚集,分布均匀呆板,缺乏翡翠的颜色层次感。
两者的产地和用途也存在差异,翡翠主要产于缅甸(硬玉玉矿)、俄罗斯、危地马拉等地,是高档玉石,常用于制作手镯、挂件、摆件等首饰和艺术品,石英岩分布广泛,我国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均有产出,多用作建筑石材或中低档装饰品,少数优质石英岩(如东陵石)可作玉石,但市场价值远低于翡翠。
为更直观对比,以下为翡翠与石英岩的主要特征差异表:
特征 | 翡翠 | 石英岩 |
---|---|---|
主要矿物 | 硬玉(钠铝硅酸盐) | 石英(二氧化硅) |
结构 | 纤维交织/粒状纤维交织 | 粒状变晶结构 |
摩氏硬度 | 5-7 | 7 |
密度(g/cm³) | 30-3.36 | 65-2.85 |
折射率 | 660-1.680 | 544-1.553 |
光泽 |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 玻璃光泽 |
颜色分布 | 色根、丝絮状,过渡自然 | 均匀呆板,染色者色浮于表面 |
翡翠与石英岩在矿物成分、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两者并非同一种物质,消费者在选购玉石时,可通过观察结构、掂量密度、测试折射率等方式区分,必要时借助专业仪器鉴定,避免将石英岩误认为翡翠。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通过简单方法快速区分翡翠和石英岩?
答:可通过“掂重量、看结构、查折射率”初步区分:翡翠密度较大,上手有明显压手感;翡翠在强光下可见纤维交织的“翠性”或绵絮状结构,石英岩则呈颗粒状结构,透明度较高时可见石英颗粒光泽;用折射仪测试,翡翠折射率1.66左右,石英岩1.54左右,差异明显。
问:染色石英岩和天然翡翠在颜色上有什么区别?
答:染色石英岩的颜色常浮于表面,裂隙或颗粒间颜色聚集,色调均匀、发“死”,缺乏层次感;天然翡翠颜色由内而外自然过渡,绿色常呈色根或丝絮状分布,颜色深浅变化自然,对着光观察可见色根或色带,且质地温润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