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家王枢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承古开新的重要代表,其以山水画创作为核心,兼攻花鸟、人物,作品既承袭宋元文人画的笔墨风骨,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形成了苍茫浑厚与灵动清逸兼具的独特艺术风貌,1958年,王枢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浸润在书画与诗词的氛围中,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父亲擅画兰草,家庭的熏陶让他对笔墨线条有着天然的敏感,197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宋文治、亚明等“新金陵画派”大家,系统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艺术根基,大学期间,他不仅精研范宽、郭熙的北宋山水,更醉心于元四家“写意”精神的表达,常常临摹到深夜,砚台中的墨痕层层叠叠,见证了他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1982年毕业后,王枢留校任教,同时坚持外出写生,足迹遍布黄山、三峡、桂林等名山大川,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唯有让双脚沾满泥土,笔下的山水才有呼吸。”1990年代,他进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师从龙瑞,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视野,开始探索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的融合,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王枢的艺术风格以“笔墨为骨,意境为魂”,在笔墨上,他主张“写意为骨,工笔为肌”,善用中锋与侧锋结合,线条刚柔并济——画山石时以折带皴、披麻皴为主,刚劲中见柔韧;画树木时则用双勾法与没骨法结合,枝干虬劲,枝叶繁茂而不乱,墨色运用上,他深谙“墨分五色”之妙,常以积墨法层层叠加,使山石浑厚华滋,再以破墨法在湿润处点染,形成“浓、淡、干、湿、焦”的丰富层次,尤其擅长在墨色中融入淡彩,如以花青染远山,以赭石染坡脚,既不失水墨的雅致,又增添了画面的生机,构图上,他打破传统“三远法”的局限,常采用“高远与平远交织”的视角,将近景的细节刻画与远景的空灵留白结合,形成“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空间张力,意境上,他追求“画为心印”,注重自然之境与人文情怀的融合:笔下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润婉约,如烟雨朦胧中的小桥流水;也有北方山水的雄浑苍茫,如风雪中的孤松绝壁,体现了他对“天人合一”哲学的深刻体悟。
作为一位扎根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画家,王枢的代表作品既有对经典的致敬,也有对时代的回应,2015年创作的《溪山清远图》是其成熟风格的集中体现,该作以江南水乡为题材,近景坡石以浓墨勾勒轮廓,再以淡墨皴擦肌理,中景云雾以留白与淡墨晕染结合,远景山峦则用花青轻染,形成“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节奏感,画面中点缀的几间茅屋、一叶扁舟,更添文人画的隐逸气息,此作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被评论家评价为“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2018年的《秋山问道图》则体现了他对北方山水的探索,画面以朱砂、赭石点染秋树,山石以浓墨皴擦,再以淡墨罩染,表现秋山的苍茫与静谧,画中一老者沿山路独行,似在“问道”自然,人文精神与自然景物交相辉映,该作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020年创作的长卷《烟江叠嶂图》,以连绵的山峦、蜿蜒的江水为主体,采用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空的景物融入同一画面,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的村落与江上往来的舟楫,展现了新时代山水的生机与活力,入选“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
在艺术成就之外,王枢更注重艺术的传承与社会责任,他历任江苏国画院专职画家、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同时深耕教育一线,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授课,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其弟子中有多人在全国美展中崭露头角,他著有《王枢山水画技法解析》《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等专著,系统梳理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次为贫困地区捐赠作品,并组织“书画进校园”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正如他常对学生说的:“画画不仅是技法的修炼,更是心性的修行,唯有心怀敬畏,笔下的山水才有温度。”
艺术年表(简表)
时间 | 事件 |
---|---|
1958年 | 出生于江苏苏州,开始习字绘画 |
1978年 | 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 |
1982年 | 毕业留校任教,参与“新金陵画派”研究 |
1995年 | 入选“全国中青年画家提名展” |
2008年 | 任江苏国画院专职画家 |
2015年 | 《溪山清远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
2018年 | 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
2022年 |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心象山河——王枢艺术展” |
FAQs
问题1:王枢的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平衡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
解答:王枢在创作中始终以传统笔墨为根基,深入研习宋元绘画的“气韵生动”与明清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尤其注重对黄公望“浑厚华滋”、倪瓒“简淡萧疏”等笔墨语言的转化,他积极吸收现代艺术的空间构成与色彩观念,在构图上打破传统边框限制,尝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结合;色彩上在保持水墨为主基调的前提下,适度融入矿物颜料的表现力,使画面既有古典的雅致,又具现代的视觉冲击力,实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追求。
问题2:王枢的代表作品《溪山清远图》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
解答:《溪山清远图》的创作灵感源于王枢对江南山水多年的观察与体悟,他曾深入苏州、宜兴等地写生,记录春雨中的山峦、烟波中的渔舟、溪边的村舍,将自然景物的“清远”之境与文人的“隐逸”情怀相融合,画面中,近景的坡石、草木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中景的云雾以淡墨晕染,形成“虚实相生”的节奏,远景则留白处理,象征江南水乡的空灵与悠远,他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表达对“天人合一”传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现代都市人向往自然、回归本真的精神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