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不仅承载着六百年的历史风云,更珍藏着无数中华文明的瑰宝,翠玉白菜(俗称“翡翠白菜”)以其巧夺天工的雕工、吉祥美好的寓意,成为故宫最受欢迎的文物之一,常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驻足欣赏,这件作品以半白半绿的翡翠为原料,雕作一棵鲜活灵动的白菜,菜叶层层翻卷,脉络清晰可见,叶尖还点缀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蝈蝈和一只螽斯,动静结合,堪称清代玉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基本信息与历史渊源
翠玉白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是“故宫三宝”之一(另两件为“肉形石”和“毛公鼎”),其具体信息如下:
项目 | 详情 |
---|---|
名称 | 翠玉白菜(又称翡翠白菜) |
年代 | 清光绪年间(约1875-1908年) |
材质 | 缅甸翡翠(半白半绿,质地温润,带有天然石纹) |
尺寸 | 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 |
重量 | 约763克 |
现藏地点 |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 |
核心寓意 | 清白(谐音“白菜”)、多子多孙(蝈蝈与螽斯)、百财吉祥 |
关于其来历,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这件翠玉白菜为清宫御用之物,原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的陪嫁品,瑾妃性格温婉,喜爱小巧雅致的物件,而白菜谐音“百财”,象征财富与清白;蝈蝈与螽斯则取“螽斯衍庆”之意,寄托了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也有研究者认为,它可能是清宫造办处为慈禧太后或皇室成员定制的赏玩之物,因雕工精湛、寓意吉祥,最终成为宫廷珍宝,从历史背景看,清代翡翠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至光绪年间仍保持较高水准,翠玉白菜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因材施艺”的玉雕智慧——工匠巧妙利用翡翠天然的白色与绿色,将白色部分雕作菜帮,绿色部分雕作菜叶,既保留了原料的天然之美,又赋予了作品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特色:巧夺天工的“活”态雕刻
翠玉白菜的艺术魅力,首先体现在对原材料的极致利用上,翡翠作为“玉石之王”,其颜色、纹理的变化直接影响作品价值,这块翡翠原料本身并非完美无瑕,白色与绿色之间界限分明,且带有天然石纹,但玉雕师却化“瑕疵”为“特色”:以白色部分模拟白菜的洁白菜帮,以深浅不一的绿色雕出层层叠叠的菜叶,绿色由深至浅的过渡,恰似阳光下真实的白菜叶,叶脉清晰可见,叶尖微微卷曲,仿佛刚从田间采摘,还带着晨露的湿润感。
作品的细节雕工堪称鬼斧神工,菜叶的翻卷、褶皱都极为自然,每片叶子的边缘都薄如蝉翼,甚至能透过光线看到叶脉的细微纹路,更令人称绝的是菜叶上两只昆虫的雕刻:一只蝈蝈趴在菜叶上,触角细长,翅膀半透明,仿佛随时会振翅飞走;一只螽斯藏在菜叶背后,头部微露,腿脚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昆虫的雕工并非写实到极致,而是抓住神态特征,寥寥数刀便勾勒出灵动的姿态,与静态的白菜形成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让整件作品“活”了起来。
翠玉白菜的造型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白菜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平凡却不可或缺,将其作为雕刻题材,既贴近生活,又赋予其“清白”“聚财”的吉祥寓意;而昆虫的加入,则打破了静物的单调,增添了自然野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将实用寓意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创作理念,正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所在。
文化意义与传承价值
翠玉白菜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清代社会文化、宫廷生活与玉雕工艺的生动载体,从文化象征来看,它融合了儒家“清白做人”的道德追求、民间“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以及“招财进宝”的财富渴望,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高度浓缩,作为宫廷文物,它也折射出清代皇室的审美趣味——光绪年间,国力渐衰,但宫廷工艺仍追求精致细腻,翠玉白菜的“小而美”正是这一时期的时代写照。
在玉雕史上,翠玉白菜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代表了清代“巧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即根据原料的天然颜色、纹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特性,这种“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至今仍是玉雕艺术的核心准则,作为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通过展览、文创产品等形式,走进公众视野,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玉文化的魅力。
对于故宫博物院而言,翠玉白菜的保护与研究同样意义重大,作为一级文物,它被安置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避免了光照、温湿度变化对翡翠的损害;文物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其材质、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信息,为清代玉雕史、宫廷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翠玉白菜真的是瑾妃的嫁妆吗?
解答:目前关于翠玉白菜的归属,并无正史明确记载,但“瑾妃嫁妆”的说法流传最广,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推测,因瑾妃喜爱小巧物件,且白菜寓意“清白”(瑾妃名字中的“瑾”有美玉之意),符合其个人形象,故民间普遍认为这是瑾妃的陪嫁品,也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清宫造办处为皇室定制的赏玩之物,具体归属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问题2:翠玉白菜上的蝈蝈和螽斯为什么选择这两种昆虫?
解答:蝈蝈和螽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古人观察到这两种昆虫繁殖能力强,《诗经·周南·螽斯》中便有“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的诗句,以螽斯比喻子孙兴旺,将它们与白菜结合,既保留了白菜“百财”的吉祥寓意,又增添了“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蝈蝈、螽斯的绿色与菜叶颜色呼应,在视觉上也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