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崧书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高崧作为东晋时期的重要书家,其书法艺术在晋代“尚韵”的书风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虽不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那般声名显赫,但高崧的书法以清雅俊逸、骨气洞达著称,既承袭了汉魏笔法的古朴,又融入了晋人尚韵的时代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印记。

高崧书法

高崧(?-352年),字茂琰,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东晋名臣,历任侍中、丹阳尹等职,以清正刚直著称,其书法造诣深厚,史载“善隶书、行书”,尤以行书见长,东晋时期,书法艺术迎来高峰,士族文人以书法寄情言志,追求“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审美境界,高崧身处其中,既深受“二王”书风的影响,又因个人气质与仕途经历形成了不同于流俗的书法风貌。

从书法风格来看,高崧书法呈现出“清丽中见骨力,秀逸里含刚劲”的特点,用笔上,他多以中锋行笔,笔画圆润含蓄,转折处自然流畅,不刻意顿挫,却暗藏提按变化,如横画起笔多藏锋,收笔略顿后轻挑,形成“蚕头燕尾”的意趣;竖画则挺拔有力,末端或悬针或垂露,尽显端庄之气,结体上,高崧书法多取横势,字形扁平舒展,重心平稳却不呆板,笔画间的疏密安排恰到好处,既有汉隶的方正骨架,又有行书的灵动姿态,章法布局方面,其作品行气贯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整体节奏疏朗从容,透露出文人雅士的从容气度。

高崧书法的取法路径清晰可循,其根基源于汉魏传统,尤得力于钟繇、卫夫人一脉,钟繇作为楷书鼻祖,其书法“古朴、典雅、自然”,高崧在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汲取了钟繇笔法的内敛与含蓄;作为卫夫人的同乡(广陵与河东安邑相距不远),他可能间接受到了卫夫人“笔阵图”理论的影响,注重笔力与骨力的结合,东晋“二王”书风的盛行对高崧产生了深刻影响,王羲之“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审美追求,在其作品中亦有体现,但相较于王羲之的“遒媚劲健”,高崧书法更添几分“清刚雅正”,少了些华丽,多了些质朴。

传世文献中,关于高崧书法作品的记载较少,这与其政治身份大于书家身份的历史定位有关,据《晋书》卷七十一《高崧传》附载,高崧“善属文,工书”,但未提及具体作品名称,南朝袁昂《古今书评》中评价“高崧书法如豪家子弟,虽有冠冕,而少雅致”,这一评价虽略带贬义,却从侧面反映出其书法的“贵胄气”——笔法严谨、结构端庄,但可能缺少晋人书法中常见的“逸气”,唐张怀瓘《书断》将其隶书列入“能品”,称其“用笔颇精,然少奇巧”,说明其隶书在汉魏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创新性稍逊,高崧的真迹已无存世,仅能从摹本、碑刻及后世评价中窥其一斑。

高崧书法

后世对高崧书法的评价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因其政治地位与书名不甚匹配,历代书论较少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其书法中“清刚雅正”的风格,对后世文人书法中的“士气”产生了一定影响,宋代文人尚意,追求书法中的“书卷气”,高崧书法的质朴与文正,恰好契合了部分文人的审美趣味,故在宋明时期的文人笔记中偶有提及,清代碑学兴起后,书家们重新审视汉魏书法的价值,高崧的隶书因保留了较多的汉魏笔法,受到部分碑学家的关注,认为其“有古意,可师法”。

以下为高崧书法风格特点的简要归纳:

风格维度 具体表现 审美特征
用笔 中锋为主,藏锋起笔,收笔含蓄,提按自然 圆润含蓄,遒劲有力
结体 扁平舒展,重心平稳,笔画疏密有致 方正端庄,灵动雅致
章法 行气贯通,字字顾盼,行距疏朗 从容不迫,疏朗有致
气韵 清刚雅正,少奇巧,含文人气 古朴自然,书卷气浓

综合来看,高崧书法是东晋书坛“尚韵”风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以汉魏为根基,融“二王”之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刚雅正”之风,尽管传世作品稀少,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在书法技法上的探索与文人书法气质的体现,仍使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东晋书法的多元面貌及文人书法的演变,高崧书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FAQs

高崧书法

Q1:高崧书法与王羲之书法有哪些主要区别?
A1:高崧书法与王羲之书法均属东晋“尚韵”书风,但存在明显差异,风格上,王羲之书法“遒媚劲健”,兼具骨力与神采,变化丰富,如《兰亭序》的行云流水;高崧书法则更偏向“清刚雅正”,用笔含蓄,结体方正,少有奇崛变化,取法上,王羲之广泛汲取汉魏至当代书风,融合创新;高崧则以钟繇、卫夫人及“二王”为宗,传承多于突破,审美趣味上,王羲之书法更具“逸气”,体现晋人超脱自然的追求;高崧书法则更多“士气”,带有文人雅士的端正与内敛。

Q2:为何高崧书法的传世作品极少?这与他的历史地位有关吗?
A2:高崧书法传世作品稀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历史定位偏重政治身份,高崧以名臣身份活跃于东晋政坛,《晋书》等正史对其政绩记载详尽,却对其书法着墨不多,导致其作品未能被后世系统收藏与摹写,其二,书名不及“二王”,东晋书法以“二王”为绝对中心,高崧作为同时期书家,其影响力远逊于王羲之、王献之之流,作品自然难以得到足够重视,战乱与岁月侵蚀也是古代书画作品失传的重要原因,高崧作品或因未能及时摹刻、收藏而湮没无闻,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其“清刚雅正”的风格仍为研究东晋书风提供了独特视角。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严荣华书法
« 上一篇 昨天
元庆书画家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