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周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周如,196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浸润于笔墨丹青之间,祖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父亲擅长书法,耳濡目染之下,他五岁便提笔临帖,七岁能画简单的花鸟小品,1983年,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陆俨少弟子王伯敏教授及山水画名家孔仲起,系统学习传统书画理论与技法,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毕业后,他先后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从事书画创作与教学三十余载,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家,其作品融书法笔意于绘画,以绘画意境入书法,形成了“书画同源、笔墨相生”的独特艺术风貌。

书画家周如

周如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为主,兼擅书法、花鸟画,其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底蕴,又具现代的审美意趣,书法方面,他早年遍临魏晋碑帖,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与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雄浑,后融合米芾“刷字”的率性与董其昌“淡墨”的雅致,形成“行楷为主、点画灵动、气韵贯通”的书风,其书法作品讲究“以线造型”,线条如锥画沙、屋漏痕,既含金石之力,又富墨韵之变,结体则疏密有致,欹正相生,于端庄中见灵动,于平淡显奇崛,绘画方面,他主张“师古人,更要师造化”,每年数月深入黄山、雁荡山、富春江等地写生,将黄公望的“浑厚华滋”、傅抱石的“破笔泼墨”与自己的体悟相结合,创造出“墨色氤氲、意境清远”的山水画风,其山水画多取材江南景致,注重“三远法”的运用,高远、深远、平远交替,画面层次丰富;用墨上,擅长积墨、破墨、泼墨相结合,干湿浓淡相济,或表现烟雨朦胧的西湖春晓,或刻画层林尽染的秋山萧寺,皆能营造出可居、可游的诗境,花鸟画则受陈淳、徐渭影响,用笔简练,设色淡雅,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荷塘清趣》系列,以寥寥数笔勾勒荷梗,淡墨渲染荷叶,浓点莲蓬,既存物象之形,更传花鸟之神。

周如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其对传统的创新与传承,他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传统需以心传”的艺术观点,认为传统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流动的活水,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其作品《富春山居新图》(2015年)便是在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基础上,融入现代构成意识,将传统披麻皴与斧劈皴结合,以更强烈的墨色对比表现富春江的雄奇与秀美,既致敬经典,又赋予新意,他还长期致力于书画教育,编写《中国书画临摹与创作》《山水画写生技法解析》等教材,培养了一批青年书画家,其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传统中寻找自我。

为更清晰地展现周如艺术创作的脉络,以下为其艺术分期及特点简表:

书画家周如

艺术分期 时间跨度 艺术特点 代表作品
早期探索期 1983-1995 深研传统,书法以魏晋唐楷为基,绘画侧重临摹古人,笔墨略显稚嫩但扎实 《临摹鹊华秋色图》
中期融合期 1996-2010 书风渐趋成熟,融合行草与碑意;绘画注重写生,将传统技法与自然观察结合 《西湖烟雨图》《雁荡松风》
近期创新期 2011至今 书画同源理念深化,书法“以画入字”,绘画“以书入画”,作品更具个人符号与时代感 《富春山居新图》《秋山问道》

周如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等重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其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常说:“书画之道,贵在坚持与真诚。”三十余年来,他始终以笔墨为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索,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深耕,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温润与灵动,更传递出中国书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当代书画界“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一。

相关问答FAQs

问:周如的山水画如何体现“江南地域特色”?
答:周如的山水画江南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意境营造与笔墨语言三个方面,题材上,他多以西湖、富春江、太湖等江南水乡为描绘对象,选取春雨、夏荷、秋山、冬雪等典型景致,如《西湖烟雨图》中柳丝拂水、湖光潋滟的景致,便是江南春日的真实写照,意境上,他追求“诗画一体”,注重画面的抒情性与诗意化,通过“留白”营造烟雨朦胧、空灵悠远的氛围,如《江南烟雨》以淡墨渲染远山,近景点缀渔舟、芦苇,仿佛让人置身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之中,笔墨上,他善用“披麻皴”“米点皴”等表现江南山石的温润与植被的繁茂,墨色清淡而不失层次,线条柔和中含筋骨,恰如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坚韧。

问:周如在书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答:周如认为传统与创新是书画创作的一体两面,不可割裂,在教学中,他采用“三步法”引导学生理解二者关系:第一步“入古”,要求学生临摹经典碑帖与画作,如书法临《兰亭序》《祭侄文稿》,绘画临《富春山居图》《早春图》,深入传统的笔墨程式与审美范式,做到“手熟”;第二步“察今”,鼓励学生走向自然,观察生活,写生采风,记录时代风貌,如带学生去乌镇写生,感受江南古镇的烟火气,将传统技法与现实场景结合;第三步“融通”,引导学生将临摹所得与写生感悟融合,形成个人语言,他常说“笔墨是技术的,意境是情感的,只有技术为情感服务,作品才有灵魂”,他反对为创新而创新,也反对固守传统不化,强调“传统是根,创新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书画家周如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100亿翡翠原石
« 上一篇 09-06
老斐书画家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