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厚臣,其书画艺术如何独树一帜引人瞩目?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在当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域,厚臣是一位以笔墨传承文脉、以创新激活传统的代表性艺术家,他扎根江南沃土,兼修书画之道,将吴门画派的雅致与新金陵画派的雄浑熔于一炉,在山水与书法的互鉴中形成了独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数十年来,他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圭臬,既深耕传统笔墨的精微,又勇于探索当代审美的表达,其作品既有“咫尺千里”的山水意境,也有“力透纸背”的书卷气韵,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雅俗与共的桥梁。

书画家厚臣

厚臣,19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于吴门文化的浸润,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父亲擅长丹青,家中悬挂的明清书画拓片成为他最早的启蒙教材,少年时,他每日临池不辍,从颜真卿《多宝塔碑》入手,兼习欧阳询《九成宫》,打下坚实的书法功底,198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学习中国画理论与技法,期间得到亚明、宋文治等江南画派大师的指点,亚明先生强调“笔墨当随时代”,鼓励他走出画室,走向自然;宋文治先生则注重“写生为基”,带他遍访苏州园林、太湖山水,让他深刻理解“外师造化”的真谛,1988年毕业后,他进入苏州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先后赴黄山、桂林、三峡等地写生,积累了上万幅速写与素材,2000年后,他的作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先后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中国艺术节等重要展览,成为当代江南书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厚臣的艺术风格以“浑厚中见灵秀,雄健中蕴雅致”为核心特质,书法上,他熔铸“二王”的飘逸与魏碑的雄强,行笔如行云流水,结体疏密有致,既有晋人的风骨,又具唐法的严谨,形成了“刚柔并济、气韵贯通”的书风,其书法作品多以自作诗词或古典文句为内容,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如《心经》长卷,结字端庄而不失灵动,用笔厚重而富有韵律,被誉为“当代书坛以书载道的典范”,绘画上,他主攻山水,兼擅花鸟,尤以江南山水与黄山松云题材见长,在继承吴门画派“水墨淋漓、意境清远”的基础上,他融入新金陵画派的“浓墨重彩、气势恢宏”,创造出“水墨为骨、色彩为韵”的独特面貌,他的山水画注重“三远法”的运用,高远、深远、平远交替出现,营造出咫尺千里的空间感;笔法上,既用披麻皴、解索皴表现江南山水的温润,又以斧劈皴、折带皴刻画山石的嶙峋,刚柔相济,虚实相生,色彩上,他善用花青、赭石、胭脂等淡雅色调,间或以朱砂、石青点染,形成“清而不薄、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品《姑苏繁华图新卷》,在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视角,以俯瞰式构图展现苏州古城的园林、水巷、市井,笔墨细腻而不失大气,色彩温润而富有层次,被誉为“新时代的姑苏图鉴”。

以下为厚臣部分代表作品概览:

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艺术特点 收藏/展览情况
《姑苏繁华图新卷》 2015年 融合传统工笔与写意,俯瞰式构图,展现苏州古城风貌,笔墨细腻,色彩温润 中国美术馆收藏,2016年全国美展特邀作品
《黄山松云图》 2018年 以浓墨勾勒松枝,淡墨渲染云海,气势恢宏又不失灵动,体现黄山“奇松、怪石”之美 江苏省美术馆收藏,2018年“新时代山水画展”金奖作品
《心经》长卷 2020年 行楷书体,结体端庄,用笔厚重,以书载道,展现书法与禅意的结合 苏州博物馆收藏,2021年“当代书法艺术展”参展作品
《秋山问道图》 2022年 水墨浅绛,以披麻皴表现山石肌理,留白巧妙,意境清远,体现“秋山萧瑟”的文人情怀 私人收藏,2023年“厚臣书画艺术全国巡展”核心展品

厚臣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曾获“徐悲鸿美术奖”“江苏省文艺大奖·美术奖”等重要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数十家专业机构收藏,并多次被选为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礼品赠送海外,作为江南书画艺术的传承者,他不仅致力于个人创作,更积极投身艺术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苏州工艺美院客座教授、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书画人才,他还参与策划“江南文化书画展”“当代山水画学术论坛”等活动,推动江南书画艺术的当代转化与国际传播,2019年,他发起“厚臣公益书画课堂”,走进中小学、社区,普及书画知识,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画家厚臣

厚臣的艺术思想核心是“守正创新,以文化人”,他常说:“传统不是包袱,而是根基;创新不是标新,而是时代的需求。”在他看来,书画艺术既要坚守笔墨的传统精神,又要反映当代人的生活与情感,他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为深厚的文化积累与丰富的自然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有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主题的呼应,他的《太湖新绿图》,以传统笔墨描绘太湖风光,却通过明快的色调与充满生机的构图,展现了新时代太湖生态保护的成果,实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价值的融合。

厚臣的艺术之路,是一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在笔墨与时代对话中前行的道路,他以江南为根,以书画为媒,将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之中,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写照,让观者在咫尺山水间感受自然的壮美,在笔墨韵味中体悟文化的温度,在未来,厚臣的艺术实践将继续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

FAQs

问:厚臣的艺术风格中,江南文化对他的创作有哪些具体影响?
答:江南文化对厚臣的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选择上,他多以江南山水、园林、水巷为描绘对象,如《姑苏繁华图新卷》《太湖新绿图》等,作品充满江南的温润与灵动;二是笔墨语言上,他继承吴门画派“水墨为上、意境为先”的传统,用笔细腻含蓄,色彩淡雅清新,形成“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三是文化内涵上,他将江南文人画的“诗书画印”结合传统融入创作,作品常配以自作诗词或文句,如《心经》长卷,既展现书法功力,又传递江南文人的禅意与雅致。

书画家厚臣

问:厚臣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答:厚臣通过“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本”的理念平衡传统与创新,传统方面,他深入研究宋元以来的山水画技法,如范宽的“雨点皴”、黄公望的“披麻皴”,并临摹大量古代经典作品,夯实笔墨功底;创新方面,他注重写生与时代观察,将现代审美融入构图与色彩,例如在《黄山松云图》中,他既保留传统斧劈皴的雄劲,又通过云气的动态处理与光影效果的弱化,营造出更具当代感的画面意境,他尝试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如以行草笔法画松枝,增强画面的书写性与节奏感,实现了书画同源的传统理念与现代创新的有机统一。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张浪伯画家简历中藏着哪些艺术人生轨迹?
« 上一篇 09-05
玻璃满绿翡翠吊坠是真翡翠还是玻璃仿制品?满绿颜色是天然还是人工?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