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的书法,战斗英雄的笔墨,如何书写出独特艺术人生?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

麦贤得的书法,是英雄精神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延伸,是“钢铁战士”用笔墨书写的生命史诗,这位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头部中弹、脑浆外溢仍坚守岗位、连续奋战3个小时的英雄,不仅在战场上以超人的意志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更在战后岁月里,将那份熔铸于血肉的家国情怀与坚韧品格,倾注于笔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英雄书法”。

麦贤得书法

英雄底色:书法与生命的交融

麦贤得的书法之路,并非刻意为之的艺术追求,而是生命历程的自然沉淀,1965年8月6日,在“八六海战”中,身为轮机兵的麦贤得被敌炮弹弹片击中右额叶,插入左额叶,顿时血流如注,语言功能受损,右手也不听使唤,经过数月抢救,他虽幸存下来,却留下了右侧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为了重新生活,他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从握笔、写字开始,用左手辅助右手,一笔一画地重新学习表达。

写字对麦贤得而言,最初是康复的工具,是重建生活秩序的锚点,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在疗养院的阳光里,他握着铅笔,在粗糙的纸上反复描摹,那些歪歪扭扭的笔画,记录着他对身体的重新掌控;那些逐渐成形的字迹,承载着他对生命的执着,随着训练的深入,书法逐渐从“康复手段”升华为“精神寄托”——他将战场上的记忆、对战友的怀念、对祖国的忠诚,都融入笔墨之间,他的书法,没有学院派的精致雕琢,却有着最真实的生命温度:每一笔都像战场上的包扎带,缠绕着不屈的意志;每一划都像舰船的铆钉,钉死着对信仰的坚守。

艺术风格:朴拙中的钢铁之力

麦贤得的书法,以“朴拙”为骨,以“真情”为魂,形成了“雄强而不失厚重,质朴而充满力量”的独特风格,若以传统书法审美观之,他的作品或许不讲究章法布局的奇巧,不追求笔锋流转的灵动,但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英雄气”,却让任何华丽的技巧都黯然失色。

从用笔上看,他的线条刚劲如钢丝,带着“战场上的硬度”,由于右手曾受损,他的运笔不如专业书家流畅,甚至有些滞涩,但这种“滞涩”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质感——线条如老藤盘结,起笔处如刀劈斧削,收笔处如钉入木石,没有丝毫的油滑与轻浮,正如他当年在舰舱中排除故障时的动作,精准、有力、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在书写“战”“魂”“忠”等字时,他常将竖画拉得极长,如舰船桅杆刺破苍穹,横画则粗重如甲板,稳稳地托起整个字的结构,透着一股“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沉稳。

从结字上看,他的字体方正如“军人队列”,少有欹侧与变形,每个字都像站岗的士兵,身姿挺拔,重心稳固,即使书写行书,也保持着楷书的骨架,不追求连笔的便捷,而注重单字的独立与完整,这种“正”,恰如他的人格——正直、刚毅、从不越轨,在书写“八六海战忆战友”时,“战”字的“戈”部被他写得格外突出,如刺刀出鞘,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友”字的“又”部则显得温润,饱含着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思念。

从章法上看,他的作品多为“少字数”或“自作诗”,布局疏朗,留白大胆,他很少写长篇巨制,更偏爱用寥寥数字表达核心情感,在一幅书写“祖国万岁”的作品中,四个大字分列两行,字距宽于行距,每个字都占据纸张的核心位置,仿佛四座巍峨的山峰,撑起一片赤诚的天空,这种“少即是多”的处理,恰恰符合他“英雄不语,行动胜言”的性格——无需过多修饰,四个字便足以震人心魄。

麦贤得书法

家国情怀的笔墨表达

麦贤得的书法,主题高度集中,始终围绕“英雄记忆”“家国情怀”“生命力量”三大核心,是他精神世界的直接袒露。

“英雄记忆”是他书法中最动人的篇章,他常书写的“八六海战”“海上拼刀”“钢铁战士”等词句,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述,而是对战斗场景的“再体验”,在一幅手书中,他写道:“1965年8月6日,我在‘海上英雄艇’上,右脑被弹片击中,血流满面,但我没倒下,我要和敌人拼到底!”字迹因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没倒下”“拼到底”几个字却力透纸背,仿佛能听到当年舰炮的轰鸣与他的怒吼,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战争回忆录,更是一部浓缩的英雄史诗,提醒着人们:和平来之不易,英雄从未远去。

“家国情怀”是他书法的灵魂底色,从“寸土不让”“保家卫国”到“我爱祖国”“人民万岁”,他的作品中始终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他曾在一幅“祖国万岁”的书法后附注:“我的一切都是祖国给的,我的命是祖国救的,我的笔也要为祖国而写。”这份深沉的爱,让他的书法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的图腾”,2008年汶川地震,他连夜书写“众志成城”,捐赠给灾区;2021年建党百年,他书写“党在我心中”,向党的生日献礼,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用笔墨向祖国递交的“忠诚答卷”。

“生命力量”是他书法的永恒主题,在与伤病抗争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以“战士”的姿态面对生活,他的书法中,常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字样,这些词不是口号,而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在一幅书写“病中吟”的作品中,他写道:“脑伤虽重志更坚,握笔如握冲锋枪,一笔一画写人生,不教光阴负英雄。”字迹虽然歪斜,但“志更坚”“写人生”的豪情却扑面而来,展现了“钢铁战士”在生命低谷中依然挺立的脊梁。

社会价值: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承

麦贤得的书法,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在新时代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麦贤得的书法展在全国多地举办,每到一处,都引发热烈反响,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书法作品,更是一位英雄用生命践行的信仰,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麦老的字,每一笔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这些作品走进校园、军营、社区,成为青少年学习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麦贤得书法

它是艺术与精神融合的典范,在当代书坛,技巧至上、形式主义的风气一度盛行,而麦贤得的书法以其“真”与“诚”,打破了人们对书法的刻板印象,他的作品证明: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精神的传递,正如书法家李铎所言:“麦贤得的字,没有‘书卷气’,却有‘英雄气’,这种气,是千金难买的艺术灵魂。”

它是生命力量的赞歌,麦贤得用书法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磨难,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能书写出精彩的人生,他的经历和作品,激励着无数身处困境的人勇敢前行——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两个字:‘战斗’!战斗在战场上,战斗在病床上,战斗在笔墨里,只要我还能握笔,就要一直战斗下去!”

麦贤得书法风格要素与精神内涵对应表

风格要素 具体表现 对应精神内涵
用笔:刚劲滞涩 线条如钢丝起落,起笔方折,收笔如钉 战场上的坚韧不拔,意志的不可摧毁
结字:方正沉稳 字体结构端正,重心稳固,少有欹侧 军人的正直品格,对信仰的忠诚坚守
章法:疏朗少字 留白大胆,布局疏密有致,突出主体 英雄的质朴性格,不事张扬的实干精神
主题:家国情怀 多书“祖国”“战斗”“忠诚”等主题词 融入血脉的家国大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FAQs

问:麦贤得的书法是否经过专业训练?他的书法风格与专业书家有何不同?
答:麦贤得的书法基本以自学为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的书法风格与专业书家的最大不同在于“无意于书而字自佳”——专业书家讲究笔法、墨法、章法的技巧与传承,而麦贤得的书法更注重“心手相应”,以真情实感驱动笔墨,他的作品没有刻意追求“形似”或“神似”某一流派,而是将战场经历、生命感悟直接转化为笔墨语言,形成了“拙中见巧、朴中寓华”的独特风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字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这种“以情驭笔”的创作状态,让他的书法超越了技巧的层面,具有了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问:麦贤得的书法作品主要有哪些主题?这些主题如何体现他的英雄精神?
答:麦贤得的书法作品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英雄记忆”,如“八六海战”“钢铁战士”等,通过再现战斗场景,体现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二是“家国情怀”,如“祖国万岁”“保家卫国”等,表达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体现“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三是“生命力量”,如“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展现他与伤病抗争的坚韧品格,体现“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些主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他英雄精神的核心——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信仰的执着坚守,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他的书法,正是这种精神的艺术化呈现,让英雄的故事在笔墨中代代相传。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著名画家张行素
« 上一篇 08-24
李剑飞书法有何独到魅力,笔墨间尽显何种风骨?
下一篇 » 08-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