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崔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山东济南人,自幼浸润于齐鲁文化沃土,少时即以书画才情崭露头角,他早年系统研习书法,从颜真卿楷书入手,遍临汉魏碑版与晋唐法帖,后得名师指点,兼取碑帖之长,逐渐形成雄强中见灵动、古朴中寓新意的艺术风格,绘画方面,崔振以山水为宗,上溯宋元诸家,下明清四僧,尤喜黄宾虹笔墨之浑厚华滋,同时融入齐鲁地域的雄浑气象,作品既有传统笔墨的根基,又具当代审美的创新。
崔振的艺术之路,始终秉持“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理念,他在书法上主张“以古为新”,认为传统不是束缚,而是创新的基石,其楷书端庄厚重,行草则跌宕起伏,线条如锥画沙、屋漏痕,兼具碑的雄强与帖的雅逸,观其书作,结字奇正相生,章法疏密有致,墨色浓淡枯湿变化丰富,于规整中见自由,于法度中显性情,绘画上,他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每年数度深入泰山、黄山、雁荡山等地写生,将自然山川的灵气与个人情感熔铸笔端,其山水画多采用积墨、破墨之法,层层积染,墨色沉郁而通透,山石肌理清晰,云雾流动间尽显天地之生机,画面中常点缀茅舍、古寺、孤舟等意象,营造出可居可游的意境,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有南方山水的秀润。
在艺术创作之外,崔振亦致力于书画教育与文化传播,他曾在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开设书法、山水画课程,将自己的创作经验与艺术心得倾囊相授,培养了众多青年书画人才,他积极参与公益书画活动,为贫困地区捐赠作品,组织书画义展,以艺术回馈社会,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中国画展,并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山水画作品展”等重要奖项,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亦有作品被海外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购藏,成为当代书画界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为崔振部分代表作品概览:
作品名称 | 类型 | 创作年代 | 艺术特色 |
---|---|---|---|
《泰山雄姿图》 | 山水画 | 2020年 | 以积墨法表现泰山主峰的雄浑,云海翻腾间设色淡雅,凸显齐鲁大地的磅礴气象。 |
《行书赤壁赋》 | 书法 | 2018年 | 行草结合,笔势连绵而气脉贯通,结字欹正相生,体现苏轼书法的旷达与个人风格。 |
《江南烟雨》 | 山水画 | 2022年 | 水墨氤氲,以破墨法表现江南烟雨朦胧,意境空灵,展现南方山水的温润秀美。 |
《楷书千字文》 | 书法 | 2019年 | 楷书端庄,取法颜真卿与欧阳询,用笔遒劲,结构严谨,兼具庙堂气与书卷气。 |
《溪山清远》 | 山水画 | 2021年 | 泼墨与勾勒结合,近景树木繁茂,远景溪水蜿蜒,画面疏密有致,富有层次感。 |
崔振的艺术成就,源于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他认为,书画创作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艺术家人格修养与精神境界的流露,他平日里除了勤于笔墨,更注重读书修身,研习诗词、哲学,以提升综合素养,其作品之所以耐人寻味,正是因为背后有深厚的文化支撑与真挚的情感投入,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崔振始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既尊重古典法则,又不拘泥于古法,而是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传统,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他的艺术实践,为当代书画如何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问答FAQs
问:崔振的书法风格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崔振的书法以碑帖融合为鲜明特色,早期深入研习汉魏碑版的雄强方拙与晋唐法帖的灵动雅逸,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其楷书端庄厚重,笔力遒劲,结字严谨而富有变化;行草则笔势连贯,跌宕起伏,线条刚柔并济,墨色浓淡枯湿自然过渡,既有碑的骨力,又有帖的韵味,他注重气韵贯通,于法度中见性情,作品常呈现出雄强中含秀雅、古朴中寓新意的艺术效果。
问:崔振的山水画在创作中有哪些独到之处?
答:崔振的山水画以“师古而不泥古,师造化而得心源”为创作理念,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笔墨融合,将宋元的严谨法度与明清的写意精神相结合,善用积墨、破墨法,使墨色浑厚而通透;二是意境营造,注重画面“可游可居”的诗意,常通过云雾、溪流、茅舍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或深邃的意境;三是地域特色,既吸收南方山水的秀润,又融入齐鲁大地的雄浑气象,形成南北兼容的艺术面貌,作品既有传统根基,又具当代审美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