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玉君,1953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当代岭南画坛中备受瞩目的本土画家,他的艺术生涯与汕尾这片滨海热土紧密相连,以画笔为媒,将山海之灵、渔村之韵、民俗之情熔铸于水墨丹青之间,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汕尾山海文化的记录者”。
庄玉君的艺术启蒙始于少年时代,自幼受家乡渔港风光与民间艺术的熏陶,他对绘画展现出浓厚兴趣,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名家,系统研习传统国画技法,后深入汕尾红海湾、遮浪角、田墘渔港等地采风,在写生中逐渐突破传统笔墨的桎梏,将岭南画派的“写意精神”与汕尾滨海文化的“刚柔并济”相融合,他的创作不拘泥于单一题材,既画渔船归港、渔民劳作的鲜活场景,也绘山海相拥、晨雾缭绕的诗意景致,更将妈祖文化、渔歌民俗等人文元素融入画面,使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辨识度。
在艺术风格上,庄玉君的作品以“水墨为骨,色彩为韵”,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他擅长运用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技法,线条既灵动洒脱又精准细腻,墨色层次丰富,浓淡干湿间尽显山海的苍茫与渔村的温婉,尤其对海洋的表现,他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的程式化,以淡墨晕染波光,以赭石、花青点缀礁石,营造出“海天共色、动静相宜”的意境,其代表作品《汕尾渔港晨曦》中,百艘渔船错落停泊,晨雾中若隐若现,渔民忙碌的身影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既有传统国画的神韵,又充满当代生活的鲜活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为汕尾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庄玉君始终致力于通过艺术推广家乡,他多次参与“汕尾文化进京”“岭南画派巡展”等活动,让更多人通过他的画作认识汕尾、了解汕尾,他还热心艺术教育,在海丰、汕尾等地开设公益绘画班,培养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他曾说:“我的画笔离不开汕尾的山海,我的根永远扎在这片土地上。”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深情与坚守,使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地方文化的鲜活档案。
以下是庄玉君艺术成就的重要概览:
类别 | |
---|---|
代表作品 | 《汕尾渔港晨曦》《红海湾渔歌》《田墘古韵》《妈祖祈福图》等 |
艺术风格 | 融合岭南画派写意精神与滨海文化特色,水墨为骨,色彩为韵,题材涵盖山海、渔村、民俗 |
重要展览 | 中国美术馆“岭南新风”画展、广东省美术馆“滨海意象”个人展、汕尾市“山海情怀”巡回展 |
文化贡献 | 推广汕尾文旅形象,开设公益绘画班,传承本土非遗文化元素 |
FAQs
问:庄玉君的创作如何体现汕尾地域特色?
答:庄玉君的创作以汕尾的滨海风光与民俗文化为核心题材,他长期深入渔港、海岛采风,画笔下有渔船归港的繁忙、渔民劳作的质朴、妈祖祭祀的庄严,也有红海湾的惊涛骇浪、遮浪角的奇礁异石,他将汕尾渔歌、传统服饰等非遗元素融入画面,色彩上以海洋的蓝、渔村的暖褐为基调,笔墨中兼具岭南画派的灵动与山海文化的厚重,形成了“汕尾符号”鲜明的艺术语言。
问:庄玉君对年轻艺术家的成长有何建议?
答:庄玉君认为,年轻艺术家应“扎根生活,守正创新”,他建议年轻人首先要深入本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避免脱离现实的“空泛创作”;其次要扎实传统技法,在继承岭南画派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进行创新;最后要保持对文化的敬畏,将地域文化融入作品,让艺术既有个人风格,又有时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