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君,1945年出生于江南水乡苏州,自幼浸润于吴门书画的温润气息,祖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画家,常执笔示范,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笔墨的感知早早萌芽,少年时拜入苏州国画院门下,师从山水画家吴镜汀,系统研习宋元山水技法,兼攻书法,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后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打下坚实的传统功底,青年时代,他遍游黄山、峨眉、泰山等名山大川,于云雾变幻中体悟自然之趣,逐渐摆脱对古画的机械模仿,形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自觉。
梅君的艺术风格随阅历增长而不断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60-1980年代),以摹古为主,笔法细腻严谨,构图多取法北宋全景式山水,代表作《仿郭熙早春图》尽显传统功力,墨色清雅,层次分明,被业内评为“得宋人神韵”,中期(1980-2000年代),他开始融合南北画风,将北派山水的雄浑与南派山水的秀逸结合,用笔趋于苍劲,墨色更富变化,代表作《黄山云海图》以泼墨破彩之法表现云海翻腾,山峰以浓墨勾勒,云雾以淡墨晕染,刚柔相济,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时代气息,晚期(2000年代至今),其艺术风格臻于成熟,形成“浑厚清逸”的独特面貌,书法上兼取碑帖之长,行草中融入隶书的朴拙,笔势连绵而力道内蕴;山水画则删繁就简,强调意境营造,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仅以寥寥数笔勾勒山形,留白处云气流动,寥寥数点苔藓,尽显文人画的空灵与禅意。
为更清晰展现其艺术轨迹,特整理如下:
时期 | 代表作品 | 风格特点 | 艺术追求 |
---|---|---|---|
早期 | 《仿郭熙早春图》 | 笔法细腻,摹古为主,墨色清雅 | 打传统根基,求形似 |
中期 | 《黄山云海图》 | 融合南北,笔墨苍劲,墨色丰富 | 师造化,求变化 |
晚期 | 《溪山行旅图》 | 浑厚清逸,意境空灵,书画同源 | 抒心性,求神韵 |
梅君不仅精于创作,更致力于书画传承,他常说:“笔墨是根,创新是魂。”晚年创办“梅君书画研习社”,亲自授课,强调“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离”,鼓励学员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多家美术馆收藏,被誉为“当代文人画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FAQs
-
问:梅君的书画作品中,如何体现“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答:梅君的文人画精神主要体现在“诗书画印”一体与“写意抒情”上,他的画作常题自作诗词,书法与绘画笔墨相融,如《溪山行旅图》中题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文字与画面共同营造意境;他反对过分形似,强调以笔墨抒发胸中逸气,如画竹不求形肖,而求“笔底清风”,体现文人“托物言志”的核心内涵。 -
问:对于初学书画者,梅君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答:梅君建议初学者“先静后动,先专后博”:一是静心临摹经典,从一家一体入手,如书法先学楷书,山水先学北宋范宽,不可贪多求快;二是注重写生,他说“古人师造化,我亦师造化”,鼓励随身速写,观察自然物象的生机;三是培养“书卷气”,多读诗词、书法理论,提升内在修养,避免“匠气”,使作品有“文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