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月阁,月阁之名有何书画深意?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书画家月阁,当代艺坛中以水墨为媒、以心运笔的践行者,其作品既承袭宋元文人画的雅正之气,又融入现代生活的鲜活气息,在笔墨的浓干湿湿间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月阁本名李月阁,生于江南书画世家,自幼浸淫于父亲的书斋墨香,五岁临池,十岁习画,二十岁以《芥子园画谱》为基,遍访名师,后毕业于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山水画大家陈少梅先生,系统研习传统笔墨与构图理论,逐渐形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体系。

书画家月阁

在艺术道路上,月阁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她认为传统书画的精髓在于“写神”而非“描形”,笔墨不仅是技法,更是艺术家心境与修养的外化,其山水画多取材于江南烟雨与巴蜀山川,既保留北宋山水的雄浑气象,又融入南宋山水的空灵意境,如代表作《溪山清远图》,以积墨法层层皴染远山,再用破墨法点染近树,山间云雾流动,溪水潺潺,既见范宽的雄强笔力,又含倪瓒的简淡韵味,观者如置身画中,闻水声、嗅山气,花鸟画方面,月阁擅长以小见大,常取梅兰竹菊、荷塘鱼趣等题材,用没骨法画荷,色彩淡雅而不失层次,以飞白法写竹,笔力劲健而富于弹性,寥寥数笔便尽显物象之神韵,她的书法则以行草见长,结体欹侧生姿,节奏明快流畅,取法王羲之的飘逸与米芾的跌宕,常在画上题写自作诗句,诗书画印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文人画风貌。

为系统梳理月阁的艺术成就,以下为其创作阶段与风格演变简表:

创作阶段 时间跨度 风格特征 代表作品
传统奠基期 1990-2005年 专注临摹宋元经典,笔墨严谨,构图规整 《临摹〈富春山居图〉局部》
融合探索期 2006-2015年 融入写生经验,尝试色彩与构图创新 《江南烟雨图》《荷塘清趣》
个人风格形成期 2016年至今 诗书画印结合,强调意境与情感表达 《溪山清远图》《心经长卷》

月阁的艺术不仅停留在纸面创作,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她曾在多地开设公益书画班,免费教授青少年习字作画,并参与“书画进校园”“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2020年,她发起“笔墨传情”公益项目,通过义卖书画作品资助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至今已帮助十余所学校建立书画角,她还出版《月阁书画集》《水墨心语——我的创作手记》等著作,将自己的创作心得与艺术理念分享给后学者,为书画艺术的传承注入新活力。

书画家月阁

在谈及艺术追求时,月阁常说:“书画是心画,笔墨当随时代,我画山,不仅画山的形态,更画山的品格;我写字,不仅写文字的形,更写文字的魂。”她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在于那份笔墨间的真诚与温度——既有对传统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对艺术的执着,也有对社会的关怀,正如评论家所言:“月阁的画,是一首首无声的诗,让观者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可以安放心灵的净土。”

相关问答FAQs

Q1: 书画家月阁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A1: 月阁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深度学习,她长期临摹宋元明清经典画作,从范宽的雄浑、倪瓒的简淡到石涛的奔放,都汲取了丰富养分;二是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她每年都会游历名山大川,江南的烟雨朦胧、巴蜀的奇峰峻岭、西北的苍茫戈壁,都成为她笔下的素材;三是对生活的体悟,她善于从日常琐事中发现诗意,如一枝梅的傲骨、一池荷的清雅、一段古琴的悠扬,都能激发她的创作冲动,将生活感悟融入笔墨,使作品更具生命力。

Q2: 如何看待传统书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A2: 月阁认为,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传承是根基,需深入理解传统笔墨的规律、构图的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传统搞“无源之水”;创新是生命力,要立足当代审美与时代精神,在题材、技法、表现形式上大胆探索,如将西方光影效果融入水墨画,或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构画面布局,让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产生共鸣,她强调:“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传统的延续,只有让传统活在当下,书画艺术才能真正焕发新的光彩。”

书画家月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翡翠化学处理的目的、影响及鉴别方法是什么?
« 上一篇 08-31
灰墨绿翡翠的独特价值在翡翠市场中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