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林翰的艺术魅力何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书画家林翰,当代中国艺坛以笔墨融古出新的践行者,其书法五体皆能,尤擅行草与魏碑;绘画则以山水为基,兼工花鸟,作品既有传统文脉的厚重,又具时代审美的灵动,被业界誉为“文人画的当代传人”。

书画家林翰

林翰196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祖父为当地知名书家,自幼耳濡目染,六岁临池学书,十岁习画,少年时遍临《兰亭序》《张迁碑》《富春山居图》等经典,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198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俨少、沙孟海、诸乐三等大家,系统研习书法与国画理论,在校期间,他既精研“四王”山水的规整,又醉心于徐渭、八大山人的写意,形成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自觉,毕业后,他拒绝留校任教,选择游历大江南北,遍访名山大川,在黄山、太行、雁荡山的云雾中体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为创作注入了鲜活的自然生命力。

林翰的艺术风格以“雄强中见灵秀,浑厚中显空灵”著称,书法上,他将二王的秀逸流畅与魏碑的方劲雄强熔于一炉,行草笔势连绵如行云流水,结体奇崛而不失法度,点画之间兼具“屋漏痕”的苍劲与“折钗股”的韧劲;其魏碑则融入隶书的波磔,摆脱了刻板的匠气,充满书写性的生命力,绘画方面,他擅用“积墨法”与“破墨法”相结合,山水画中近景树木苍劲挺拔,中景云雾缭绕,远景峰峦叠嶂,墨色由浓渐淡,层次分明;花鸟画则寥寥数笔,便将梅之傲骨、兰之幽香、竹之清雅、菊之淡泊刻画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

代表作品方面,其书法《赤壁赋》获1997年全国书法展金奖,行笔跌宕起伏,将苏轼的旷达心境与笔墨意趣完美融合;《心经》小楷则端庄秀丽,笔笔不苟,被誉为“写心见性”的典范,绘画作品《绍兴故里图》以故乡水乡为题材,用青绿设色与水墨晕染结合,既保留了江南水乡的温润,又注入了现代构成意识,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秋山问道图》则取法宋元,构图高远深远,山石以斧劈皴出之,树木点染苍劲,画面中隐约可见文人雅士秋日问道的身影,意境悠远。

书画家林翰

为系统梳理其艺术脉络,特将其创作阶段特点整理如下:

艺术分期 时间 艺术特点 代表作品
临古期 1980-1995年 深研传统,精临碑帖与画论,笔墨扎实,风格初成 《兰亭集序临帖》《富春山居图临摹》
融新期 1996-2010年 融合碑帖与南北宗画法,形成个人面貌,注重意境营造 《赤壁赋》《绍兴故里图》
升华期 2011年至今 笔墨老辣,构图大胆,将传统文人画精神与当代审美结合,作品更具哲思性 《秋山问道图》《墨竹图》

林翰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在于其对传承的贡献,他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创办“翰墨书院”免费培养青少年书画爱好者,累计授课超千课时;出版《林翰书法集》《中国山水画笔墨研究》等专著,为书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倾注心血,其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法国等地展出,被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关问答FAQs

书画家林翰

问:林翰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的?
答:林翰早年以传统为根基,系统临摹历代经典,深谙“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他既坚守书法“中锋用笔”“气韵生动”的法度,又大胆融入魏碑的方笔、现代构成学的构图理念;绘画中既传承宋元山水的“三远法”,又结合写生感悟,将江南水乡的温润与北方山水的雄浑相融合,他主张“守正创新”,认为传统是土壤,创新是枝叶,唯有扎根传统,才能生长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之花。

问:林翰的作品在收藏市场上有何表现?
答:林翰的作品因艺术价值高、学术认可度强,在收藏市场表现稳健,近年来,其书法作品每平尺均价在5万至8万元,山水画每平尺8万至12万元,精品之作常年在保利、嘉德等拍卖会上成交。《赤壁赋》书法长卷在2019年嘉德秋拍中以126万元成交,《秋山问道图》在2021年西泠印社春拍中以168万元成交,其作品因兼具文人气息与时代感,深受资深藏家及艺术机构青睐,市场口碑持续向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日本画家素云的生平与艺术风格有何独特之处?
« 上一篇 08-31
画家眠的画里藏着怎样的眠意?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