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画家瘦鹤,他的瘦意如何融入广告创作?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

在商业广告尚未被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年代,街头巷尾的月份牌、商场的海报、商品的包装盒上,总少不了细腻鲜活的绘画作品,这些“无声的推销员”背后,站着一批将商业诉求与艺术审美熔于一炉的广告画家,“瘦鹤”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他并非学院派大师,却以对市井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传统绘画的巧妙改造,以及将商品“藏”于画中的叙事智慧,成为民国广告画坛一个独特的存在。

广告画家瘦鹤

从“画匠”到“画家”:瘦鹤的艺术轨迹

关于瘦鹤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仅能从零星的广告画落款和同时代画家的回忆中拼凑出大致轮廓,他本名张鹤年,1905年生于浙江绍兴,幼年随迁居上海,家境清贫,因自幼喜爱绘画,12岁便拜入月份牌画家李锡康门下,学习擦炭画和月份牌技法,当时的月份牌画以“月份牌年画”为滥觞,多采用擦炭画加水彩的技法,人物面部细腻,背景写实,题材多为戏曲故事、仕女图、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融入商业元素,成为商品宣传的重要载体。

瘦鹤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不仅熟练掌握了擦炭画的明暗处理和水彩的晕染技巧,更在闲暇时临摹任伯年、钱慧安等海派名家的仕女画,揣摩线条的韵律与人物的神态,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进入黄金时代,百货公司、香烟、化妆品、药品等商家纷纷以广告画争夺市场,瘦鹤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对“美”与“用”的平衡能力,逐渐从画行的小画匠成长为独立接单的广告画家,他给自己取号“瘦鹤”,既取“鹤骨松姿”的清雅,也暗含“以画为生,笔耕不辍”的自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画家能靠画笔养家,已是难得,更遑论在商业与艺术的夹缝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瘦鹤的广告画:当“商品”遇见“生活”

瘦鹤的广告画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核心在于他跳出了“为商品而画”的窠臼,转而用“生活场景”包裹商业信息,让广告成为“看得见的生活”,他的作品很少直白地堆砌商品,而是将商品巧妙地嵌入日常叙事中,让消费者在审美共鸣中自然接受品牌理念。

题材:市井风物中的“人间烟火”

与同期广告画家偏爱“摩登女性”“洋楼汽车”不同,瘦鹤更钟情于市井生活题材,他的画里,有弄堂口摇着蒲扇纳凉的老人,有提着菜篮穿梭在菜市场的妇人,有倚在窗边绣花的姑娘,也有在街角摊位上买糖葫芦的孩子,这些场景看似与商品无关,实则是为品牌构建“可感知的生活语境”——比如他为“佛手牌柠檬汽水”设计的广告画:画面中,几个孩童在石库门天井里嬉戏,其中一个女孩举着汽水瓶,汽水瓶身反射着阳光,瓶口的水珠晶莹剔透,背景的藤椅、天井里的水缸、墙角的月季花,都是老上海人家再熟悉不过的物件,消费者看到这幅画,联想到的不是“汽水”,而是“夏天的快乐”“童年的回忆”,而汽水恰好是这份快乐的载体。

广告画家瘦鹤

技法:中西合璧的“视觉调和”

在技法上,瘦鹤堪称“传统为体,西学为用”的典范,他继承了月份牌画“擦炭画打底、水彩渲染”的基础,尤其在人物面部刻画上,用炭笔细腻过渡明暗,再以水彩晕染出红润的肤色,让仕女和孩童的面部既有立体感,又不失东方审美的温润,但与传统月份牌不同的是,他在线条运用上融入了任伯年“铁线描”的劲挺,画衣纹、家具、建筑时,线条刚柔并济,既有工笔的精准,又有写意的灵动,在色彩上,他突破了月份牌画“大红大绿”的俗艳,借鉴水彩画的透明感,多用低饱和度的色调,比如灰蓝的墙、米黄的窗、浅绿的藤蔓,让画面在商业气息中透出几分文人画的雅致。

构图:“藏”与“露”的叙事平衡

瘦鹤的构图智慧,在于对“商品”位置的精心设计,他从不把商品放在画面正中央,而是让它成为场景中的“点睛之笔”,比如他为“双妹牌雪花膏”设计的广告画:画面主体是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女子,正对镜梳妆,梳妆台上放着一盒双妹雪花膏,女子手背轻触脸颊,神态羞涩而满足,雪花膏的盒子只露出四分之一,但盒上的“双妹”logo和粉色包装,与女子的口红、指甲油形成色彩呼应,暗示了“美丽由内而外”的产品功效,这种“藏商品于生活,露价值于细节”的手法,比直白的商品特写更具说服力——消费者记住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带来的“美好生活想象”。

代表作品:四幅画里的商业与艺术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瘦鹤的艺术特色,以下通过四幅代表作分析其创作逻辑:

作品名称 商品类型 核心场景 商品呈现方式 艺术特色
《月份牌香烟广告》 奢侈品香烟 江南水乡的乌篷船上,一位戴瓜皮帽的老者悠然吸烟,船头放着几包香烟 香烟置于船头,与茶壶、烟袋并置,暗示“闲适时刻的享受” 水墨淡彩勾勒江南烟雨,人物面部擦炭画细腻,香烟包装的红色与老者的蓝布衫形成冷暖对比
《双妹牌雪花膏》 化妆品 民国闺房的梳妆台前,女子对镜贴花钿,梳妆台上雪花膏、香水瓶、胭脂盒错落摆放 雪花膏盒子半开,膏体晶莹,与女子的红唇、面颊形成“美丽效果”的视觉暗示 旗袍的印花、梳妆台的雕花细节繁复但不杂乱,色彩以粉、白、金为主,凸显“优雅”气质
《老城隍庙五香豆》 零食 上海城隍庙的九曲桥上,孩童举着牛皮纸袋,袋口露出青褐色的五香豆 五香豆作为画面前景的“视觉焦点”,牛皮纸袋上的“老城隍庙”字样清晰可见 采用俯视构图,九曲桥、湖心亭、人群构成热闹的市井背景,五香豆的“热气”与人群的“烟火气”呼应
《永安公司秋季促销》 商场促销 永安公司百货大楼前,顾客提着购物袋,橱窗里陈列着商品,店员微笑迎客 橱窗内的商品(布料、玩具、化妆品)作为背景细节,购物袋上的“永安公司”logo醒目 透视法表现建筑的空间感,人物动态自然,既有“摩登都市”的繁华,又有“亲切服务”的温度

被遗忘的“商业艺术家”:瘦鹤的遗产与回响

瘦鹤的创作生涯横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广告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阶段,他既没有像徐悲鸿、刘海粟那样成为“学院派旗帜”,也没有像月份牌大师杭稚英那样建立庞大的画室,却以独立画家的身份,留下了数百幅兼具商业价值与艺术温度的作品,1950年代后,随着政治运动的兴起和商业广告的式微,瘦鹤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他的作品大多散落在旧书摊、老收藏家手中,直到近年来,随着“民国热”和“设计史研究”的兴起,才重新被学界和设计界关注。

广告画家瘦鹤

瘦鹤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为商业服务”的实践,更在于他证明了“广告画”不是“低俗艺术”的代名词——它可以是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化,可以是市井生活的美学记录,更可以是商业与艺术共生的典范,他的作品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腔调”,却藏着对普通人生活的热爱;没有刻意煽情的“营销话术”,却藏着对“美如何影响生活”的思考,这种“以美为媒,以情动人”的创作逻辑,对今天的广告设计仍有启示:真正的商业传播,不是强行推销,而是让消费者在“看见美”的同时,“认同价值”。

相关问答FAQs

Q1:瘦鹤的广告画与同时代的其他月份牌画家(如杭稚英、金梅生)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A1:瘦鹤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和“情感表达”上,杭稚英、金梅生等画家更擅长“摩登女性”题材,笔下的人物多为烫发、旗袍、高跟鞋的都市女郎,色彩浓艳,风格华丽;而瘦鹤则更偏爱“市井生活”,画弄堂老人、街头孩童、绣花姑娘等平凡人物,风格更偏向“生活化”和“文人化”,在情感表达上,杭稚英等人的作品更强调“商品的完美”(如化妆品让女性更美丽、香烟体现身份地位),而瘦鹤则注重“商品与生活的自然融合”(如汽水伴随童年的快乐、五香豆承载老城隍庙的记忆),让消费者从“向往商品”转向“认同生活”,瘦鹤在线条运用上更受海派写意画影响,画面留白较多,意境更清雅,而同期画家的构图往往更满、更“热闹”,以突出商品的丰富性。

Q2:瘦鹤的艺术风格对当代广告设计(尤其是国潮品牌设计)有哪些启示?
A2:瘦鹤的创作对当代国潮广告设计的启示可概括为“三个融合”:一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擅长将传统水墨、工笔的技法与现代商业需求结合,比如用“铁线描”画商品包装,用水墨晕染表现生活场景,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正是国潮品牌需要的——既要挖掘传统文化符号,又要让符号符合现代审美;二是“生活与商品的融合”,他从不让商品“凌驾于生活之上”,而是将其嵌入日常场景,这对国潮品牌避免“符号堆砌”很有启发,比如茶品牌可以画“爷爷的茶桌与年轻人的茶席”,让传统茶文化在代际对话中自然传递;三是“情感与价值的融合”,他的广告画总能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如童年、乡愁、闲适),这提醒国潮品牌:商业价值的本质是情感价值,只有让消费者在品牌中“看见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认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书画家李齐
« 上一篇 08-31
雁树训书法的训导精髓何在?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