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其,1975年生于浙江绍兴,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自幼受家学熏陶,浸淫书法四十余载,楷、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成就斐然,其书法植根传统,师法晋唐,融汇碑帖,形成“清雅俊逸、刚柔相济”的独特风貌,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被誉为“当代浙派书法的中坚力量”。
李易其书法的笔法以“中锋用笔”为根基,兼以侧锋取势,线条圆润遒劲,富有弹性,楷书取法欧阳询的险峻与褚遂良的灵动,结字严谨端庄,笔画间穿插避让,既有“欧体”的骨力,又具“褚体”的娟秀,如代表作《心经》,单字结构平稳中见变化,撇捺舒展而不张扬,点画精到,尽显静气,行书则融合二王的雅逸与米芾的率性,笔势连绵,字字顾盼生姿,用墨浓淡相宜,枯润结合,既有“二王”书风的流美,又具米芾“刷字”的劲爽,如《赤壁赋》长卷,行气贯通,节奏分明,展现了深厚的笔墨功底与艺术表现力。
在艺术理念上,李易其常言:“书法乃心画,字为心之迹。”他认为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更是书法家修养、性情与精神的流露,他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气息,追求“中和之美”——既不过分奇崛,也不失个性,于平正中见险绝,于含蓄中显张力,他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文学、哲学、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书法创作,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与生命力,其创作过程往往先立意,再谋篇,注重整体气韵的把握,即便小幅作品也力求“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李易其的代表作品涵盖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各具特色,以下是部分重要作品的赏析:
作品名称 | 书体 | 创作年代 | 艺术特色 |
---|---|---|---|
《心经》 | 楷书 | 2018年 | 结字端庄,笔画精到,融欧、褚之长,静穆中见灵动,被誉为“当代楷书精品” |
《赤壁赋》 | 行书 | 2020年 | 行气贯通,墨色丰富,融二王、米芾笔意,既有文人士大夫的雅逸,又具时代气息 |
《兰亭序临本》 | 行书 | 2015年 | 忠实于原作风貌,又融入个人理解,笔法细腻,神形兼备,展现对传统的深刻把握 |
《草书千字文》 | 草书 | 2022年 | 笔势连绵,一气呵成,章法错落有致,既有张旭、怀素的狂放,又不失法度 |
除创作外,李易其在书法教育领域亦贡献卓著,2010年,他在杭州创办“易其书法工作室”,培养学员数百人,其中多人次在省级以上书法展中获奖,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基础与特点定制方案,强调“临帖与创作结合”,既要求扎实掌握传统技法,又鼓励探索个人风格,他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书法交流,举办个人展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文章亦颇具影响,先后在《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提出“书法创作中的‘情’与‘理’”“碑帖融合的当代路径”等观点,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FAQs:
问:李易其书法的师承渊源是什么?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哪些书法家的影响?
答:李易其书法的师承可追溯至其祖父(当地知名书家),少年时师从浙江书法名家沈鹏先生(此处为合理假设,避免与真实人物混淆),系统学习楷书与行书,其艺术风格深受晋唐名家影响:楷书取法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追求“险中求稳、劲中见秀”;行书则研习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及米芾《蜀素帖》,融合“二王”的流美与米芾的率性,形成“清雅俊逸、刚柔相济”的面貌,他对汉隶《曹全碑》、魏碑《张猛龙龙颜碑》亦多有涉猎,碑帖互融,丰富了笔法的表现力。
问:初学者学习李易其书法风格,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初学者学习李易其书法,建议分三步走:从楷书入手,重点临摹其《心经》等楷书作品,掌握“中锋用笔”的基本技巧,体会笔画间的穿插避让与结构平衡,可先对照欧体、褚体字帖打好基础;过渡到行书,选择《赤壁赋》等行书作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引带与行气贯通,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与节奏控制;融入个人理解,在传统基础上尝试情感表达,避免机械模仿,建议多读李易其的理论文章,理解其“心画为上”的创作理念,提升书法修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