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贾艳春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她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与鲜明的时代气息相融合,在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贾艳春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受祖父启蒙临摹古画,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陈平先生,系统研习宋元以来的传统笔墨,同时坚持写生创作,足迹遍布黄山、太行、桂林等名山大川,逐渐形成了“墨韵苍润、气骨清刚”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创作中,贾艳春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笔下的山水既有北宋山水的雄浑博大,又有元人山水的淡雅逸趣,更融入了对现代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其用笔以中锋为主,线条刚劲有力,辅以侧锋皴擦,表现出山石的肌理与质感;用墨上讲究“五墨六彩”,通过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营造出云雾缭绕、生机盎然的意境,她善于将传统“皴法”与现代构成意识结合,在画面布局中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节奏感,使作品既有传统笔墨的厚度,又具当代视觉的张力。
贾艳春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维度:
艺术特色维度 | 具体表现 |
---|---|
笔墨语言 | 以中锋勾勒山石轮廓,侧锋披麻皴与斧劈皴结合,墨色上宿墨、破墨并用,形成苍茫古厚与清新灵动并存的墨韵 |
构图章法 | 多采用“高远”“深远”结合的构图,画面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留白处常题以自作诗文,强化文人画的书卷气 |
意境营造 | 追求“澄怀味象”,将自然山川的四季变化融入情感表达,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寒肃如睡 |
题材拓展 | 除传统山水外,常以“乡野田园”“都市周边”等现代入画题材,赋予传统笔墨新的时代内涵 |
她的代表作品《苍山如海》《春山烟雨图》《太行秋韵》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苍山如海》以宏大构图描绘太行山脉的巍峨绵延,用浓重墨色表现山石的厚重感,留白处云雾流动,展现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壮美意境;《春山烟雨图》则用淡墨渲染出江南烟雨的朦胧,点缀以桃花、溪流,充满诗情画意,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她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更彰显了她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思考。
除了创作,贾艳春还致力于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播,她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开设“传统山水画临摹与写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笔墨基本功与独立创作能力;积极参与“书画进校园”“文化扶贫”等公益活动,通过捐赠作品、开设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其出版有《贾艳春山水画集》《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等著作,为传承中国画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贾艳春的艺术之路,是一条在传统中扎根、在时代中生长的探索之路,她以笔墨为媒介,连接古今,沟通自然与人心,让古老的山水画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她所言:“画道如人生,需沉心静气,于传统中汲取养分,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方能画出有温度、有灵魂的作品。”
FAQs
问:贾艳春的山水画如何体现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答:贾艳春在创作中严格遵循传统笔墨规范,如对宋人“皴法”、元人“逸笔”的研习,同时融入现代构成意识,打破传统山水程式化构图;题材上既有名山大川的经典描绘,也加入乡野田园等现代入画元素;意境上既保留“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又注入对当代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实现了笔墨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统一。
问:她在艺术传承方面有哪些具体贡献?
答:贾艳春通过艺术教育、公益活动和著书立说三方面推动传承:担任高校客座教授,系统教授传统山水画技法;参与“书画进校园”“文化扶贫”等公益项目,普及书画艺术;出版《贾艳春山水画集》《传统山水画技法解析》等著作,为学习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形成了创作与传承并重的艺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