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吕振义出生于1945年,山东济南人,自幼浸润于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幼时受祖父影响临池不辍,少年时代便以一手遒劲的楷书在当地小有名气,1960年,他拜入当地书画名家张伯驹门下,系统学习书法与国画,既深研颜真卿的雄浑楷法、王羲之的行草神韵,又沉浸于石涛、八大山人的文人画传统,逐渐形成“以书入画,以画养书”的艺术理念,其艺术生涯横跨六十余载,书法五体皆能,尤擅行楷与草书;绘画则以山水为宗,兼及花鸟,笔墨间既有北方山水的苍茫厚重,又含江南园林的温润雅致,被誉为“齐鲁书画界的守正创新者”。
吕振义的艺术风格以“古雅新变”为核心,书法上,他打破碑帖壁垒,将北碑的方笔刚健与南帖的圆转流畅相融合,行书作品如《赤壁赋》笔势连绵而气韵沉雄,结字奇正相生,既守传统法度,又具现代审美;草书则取法怀素《自叙帖》,却以“屋漏痕”笔意破之,狂而不怪,尽显书者性情,绘画方面,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早年遍游泰山、黄山、漓江,师法自然,晚年则转向“心象山水”,将写生所得与文人画“逸品”追求结合,如《泰山朝晖》以浓淡墨色层层皴染,既见泰山的雄伟,又通过留白与淡彩营造出空灵意境,被评论家称为“可居可游的东方诗意”。
在艺术成就上,吕振义屡获殊荣,作品十余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国画展,并获“第二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其书画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多幅作品被选作国礼赠予海外文化机构,出版有《吕振义书法集》《山水画技法解析》《砚边絮语——我的书画观》等著作,砚边絮语》系统阐述了他对传统书画传承与创新的理解,成为青年书画家的重要参考,他还长期投身艺术教育,担任山东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创办“振义书画工作室”,培养学员逾千人,为齐鲁书画界输送了大量人才。
以下为吕振义重要艺术年表(部分):
|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 1945年 | 出生于山东济南书香世家 | 自随祖父习字,临摹《九成宫醴泉铭》 |
| 1960年 | 拜师书画家张伯驹 | 系统学习“四王”山水与魏碑书法 |
| 1985年 | 作品《泉城秋色》入选全国美展 | 首次进入国家级展览视野 |
| 2006年 | 获“第二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 草书《滕王阁序》受评委高度评价 |
| 2012年 | 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从艺五十年”书画展 | 展出书法、山水画精品120件 |
| 2018年 | 作品《黄河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成为该馆馆藏山东书画代表作品之一 |
吕振义始终坚守“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艺术准则,他曾言:“传统是根,创新是叶,无根则叶枯,无叶则根僵。”在创作中,他既注重对古代经典的深度解读,如临摹《祭侄文稿》时反复揣摩颜真卿的情感起伏,又在山水画中尝试泼彩与水墨的结合,让传统笔墨焕发时代生机,其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齐鲁书画的当代面貌,更为中国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相关问答FAQs
Q1:吕振义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哪些独特风格?
A1:吕振义的书法以“碑帖融合”为特色,行楷方圆兼备,结字奇正相生,兼具北碑的刚健与南帖的灵动;草书则“狂中有法”,笔势连绵而气韵沉雄,绘画上,他擅“心象山水”,将写生所得与文人画“逸品”追求结合,笔墨苍茫而不失温润,注重意境营造,既有北方山水的厚重,又含江南园林的雅致,形成“可居可游”的东方诗意风格。
Q2:吕振义对当代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何贡献?
A2:吕振义通过“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为传统书画注入时代活力,他出版《砚边絮语》等著作系统阐释书画理论,创办书画工作室培养青年人才,推动齐鲁书画教育发展;其作品融合碑帖与南北画风,既坚守传统法度,又突破固有范式,为当代书画的传承提供了新路径,他的作品被国家级机构收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扩大了齐鲁书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