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癣是什么?图片中如何快速识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翡翠需求 正文

翡翠原石在赌石市场中因其神秘感和潜在价值备受关注,而“癣”是判断其内部质地与绿色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癣”,是指翡翠原石表面或内部由黑色、灰色等矿物杂质构成的斑块、条带或斑点,其形态、颜色及分布状态直接影响对翡翠内部绿色的判断,了解翡翠原石癣的特征,并通过图片准确识别,是赌石爱好者和从业者必备的技能,能有效降低赌石风险,提升对翡翠价值的预判。

翡翠原石癣图片

翡翠原石癣的类型及图片特征

根据矿物成分、形态及对翡翠的影响,癣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图片中呈现不同的视觉特征,结合实际案例可更直观地理解其特点。

黑癣

黑癣是翡翠原石中最常见的癣类型,主要矿物成分为铬铁矿、磁铁矿等,颜色呈深黑色至墨黑色,在图片中,黑癣多表现为带状、块状或点状分布:带状黑癣如“黑带子”贯穿原石,边缘清晰或模糊;块状黑癣则呈不规则团块,表面光滑或粗糙;点状黑癣细小如芝麻,散布于原石表面,若黑癣周围伴有“松花”(风化后残留的绿色痕迹),图片中可见绿色丝状物沿癣边缘延伸,可能预示内部有绿色;若黑癣单独存在且无松花,则可能降低翡翠价值,一块莫西沙场口的黑砂皮原石,图片中显示黑癣呈带状分布,周围有清晰的松花和绿丝,切开后果然发现高翠绿。

灰癣

灰癣的矿物成分以绿泥石、钠长石为主,颜色为灰白至烟灰色,在图片中,灰癣常呈雾状、丝状或斑块状,边缘模糊,与翡翠肉界限不清,雾状灰癣如一层“灰色烟雾”覆盖在原石表面,降低透明度;丝状灰癣则呈细密的灰色丝线交织,可能伴随“棉”(白色絮状物);斑块状灰癣质地较软,图片中可见其表面有轻微凹凸感,灰癣多出现在浅层,若未深入内部,对翡翠价值影响较小;若大面积分布,图片中可见原石整体发灰,则可能导致翡翠“发干”(透明度差),价值降低。

白癣

白癣的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钠长石等,颜色为灰白、乳白色,在图片中,白癣多呈斑块状或斑点状,质地较软,用小刀可轻易刮落,其分布位置多在原石表面或浅层,与翡翠肉结合不紧密,一块会卡场口的原石,图片中显示白癣呈大片斑块状,切开后发现内部无绿色,仅有一些细小裂隙,白癣的存在明显影响了美观度和价值。

死癣

死癣是癣风化严重的结果,矿物结构疏松,颜色为深黑或灰黑,风化后呈灰白色,在图片中,死癣呈渣状、松散状,用手触摸(实物)易掉渣,图片中可见其表面粗糙,颗粒感明显,死癣与翡翠肉分离,周围无松花,反而可能伴随“变种”(翡翠变干、变暗),一块木那场口的原石,图片中显示死癣呈渣状遍布表面,切开后果然发现内部结构疏松,透明度差,无收藏价值。

翡翠原石癣图片

活癣

活癣是未完全风化的癣,与翡翠硬玉矿物共生,矿物成分含铬、铁等元素,颜色为黑绿或深绿,带绿色调,在图片中,活癣边缘清晰,多呈条带状、团块状,与翡翠肉结合紧密,周围常有松花或“绿丝”(绿色条带),一块后江场口的原石,图片中显示活癣呈团块状,周围有密集的松花,切开后果然发现内部为满绿高冰种,活癣成为“绿随癣走”的有力证据。

为更清晰区分各类癣,以下为特征归纳表:

类型 颜色特征 形状分布 与翡翠肉的关系 价值影响
黑癣 深黑至墨黑色 带状、块状、点状 可深入内部,多在表面 有松花伴生可能升值,无则降值
灰癣 灰白至烟灰色 雾状、丝状、斑块状 多在浅层,界限模糊 影响透明度,大面积分布降值
白癣 灰白、乳白色 斑块状、斑点状 附着表面,易脱落 降低美观度,价值降低
死癣 深黑或灰黑(风化后灰白) 渣状、松散状 结构疏松,与肉分离 严重降值,易变种
活癣 黑绿、深绿,带绿色调 条带状、团块状,边缘清晰 共生结合紧密 可能伴随优质绿色,价值提升

翡翠原石癣的形成原因

翡翠原石癣的形成与翡翠形成过程中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约150-300℃,0.6-1.2GPa)条件下,由钠长石岩经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而癣则是由于原石中混入了含铬、铁、锰等元素的矿物(如铬铁矿、磁铁矿、绿泥石等),在翡翠形成过程中,这些元素与硬玉矿物发生交代反应,形成黑色或灰色的矿物集合体,翡翠形成后经历的风化、次生变化也会影响癣的形态:若风化作用弱,癣与翡翠肉共生紧密,形成“活癣”;若风化作用强,矿物结构破坏,形成松散的“死癣”,含铬元素的黑癣若与硬玉共生,可能为绿色翡翠的“伴生矿物”;若铬元素未参与硬玉形成,则形成独立的黑癣,无绿色价值。

通过图片识别癣的注意事项

通过图片判断翡翠原石癣存在一定局限性,需结合多方面特征综合分析:

  1. 颜色真实性:图片可能因光线、拍摄角度导致颜色失真,强光下黑癣可能偏灰,暗光下灰癣可能偏黑,需结合不同光线下的图片对比。
  2. 形态细节:图片无法呈现实物触感(如死癣的松散感、活癣的致密感),需关注癣的边缘清晰度、表面粗糙度等细节,活癣边缘在图片中多呈“锯齿状”或“渐变状”,与翡翠肉自然过渡;死癣边缘则呈“撕裂状”,与肉界限分明。
  3. 与皮壳的关系:癣的类型常与原石皮壳特征相关,莫西沙场口的黑砂皮壳上,黑癣若呈“带状”且周围有松花,可能内部有绿色;而木那场口的白砂皮壳上,白癣多伴随“棉”,图片中可见白色絮状物与癣交织。
  4. 避免单一判断:癣需与“松花”“蟒带”(绿色条带)等特征结合判断,图片中若黑癣周围有松花,且松花呈“苍蝇翅”(硬玉解理面闪光),则内部有绿的可能性高;若癣单独存在,无松花、蟒带,则价值较低。

瓷癣对翡翠价值的影响

癣的价值并非绝对,关键看其与绿色的关系:

翡翠原石癣图片

  • 提升价值的情况:活癣若与绿色翡翠共生,图片中可见癣与绿色条带相连,形成“绿随癣走”的现象,可能预示内部有优质绿色,价值不降反升,一块达摩场口的原石,图片中显示活癣呈条带状,周围有浓艳松花,切开后果然发现帝王绿翡翠,价值远超预期。
  • 降低价值的情况:死癣、白癣或单独存在的黑癣,会导致翡翠美观度下降、结构疏松,一块图片中显示大片死癣的原石,切开后果然发现内部质地粗糙,透明度差,价值仅为原料价的1/3。

相关问答FAQs

问:翡翠原石上的癣一定影响价值吗?
答:不一定,若癣为“活癣”,与翡翠绿色共生(如图片中可见癣周围有松花、绿丝),可能成为内部绿色的标志,价值不降反升;若为“死癣”或单独存在的黑癣、白癣,则影响美观和质地,降低价值,需结合癣的类型、分布及与绿色的关系综合判断,不能仅凭“有癣”就否定原石价值。

问:如何通过图片区分活癣和死癣?
答:从颜色、形状、结合程度三方面区分:活癣颜色多为黑绿或深绿,带绿色调,图片中边缘清晰,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周围常有松花(绿色痕迹),与翡翠肉结合紧密,结构致密;死癣颜色为灰黑或深黑,无绿色调,图片中边缘模糊,呈渣状或松散状,周围无松花,与翡翠肉分离,质地疏松,活癣在图片中多与“蟒带”伴生,而死癣则可能伴随“棉”或“裂”。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画家沉丰明的艺术人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匠心与故事?
« 上一篇 今天
张明画家简介中,他的艺术生涯有哪些精彩故事与成就?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动态快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