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保利春拍翡翠专场作为当年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板块,以“臻于至善·翡翠雅韵”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翡翠精品,涵盖清代宫廷旧藏、近现代名家雕作及当代翡翠艺术力作,总成交额突破3.2亿元,创下当年内地春拍翡翠专场的新纪录,专场不仅延续了翡翠“以色为尊、以水为贵”的收藏传统,更在题材创新、工艺传承与文化内涵上展现出独特魅力,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
此次专场的拍品阵容中,清代宫廷翡翠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清乾隆翡翠夔龙纹如意”,此如意长48cm,选用整块帝王绿翡翠雕琢而成,质地细腻温润,通体满绿均匀,色泽浓郁纯正,如意头部雕夔龙纹,龙身盘曲有力,龙首威严,龙鳞刻画精细,尾部卷云纹饰,寓意吉祥如意,柄身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尽显皇家气派,最终经过多轮竞价,以6800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场的标王,另一件清代旧藏“翡翠朝珠”同样备受瞩目,由108颗直径1.2cm的翡翠珠串成,佛头、背云、纪念等配饰为红宝石及碧玺点缀,珠体饱满,色泽统一,为清代后妃等级身份的象征,以3200万元成交。
近现代名家雕作中,王仲殊的“冰种飘花翡翠观音摆件”堪称典范,作品高26cm,选用冰种翡翠为材,质地通透如冰,飘花似水墨晕染,意境悠远,观音面部神情慈悲,衣袂飘飘,手持净瓶,足踏莲花,细节处如发丝、衣褶刻画入微,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该作品以2800万元成交,创下近现代翡翠雕刻作品的新高,当代翡翠艺术家杨树明的“翡翠四季花插”也表现亮眼,作品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为主题,分别用红翡、紫罗兰、黄翡、墨翠雕成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组合成一套花插,设计新颖,工艺独特,以1800万元成交。
为更直观展示2017保利春拍翡翠专场的成交情况,现将TOP 5拍品列表如下:
排名 | 拍品名称 | 尺寸 | 成交价(RMB) | 特点描述 |
---|---|---|---|---|
1 | 清乾隆翡翠夔龙纹如意 | 长48cm | 6800万 | 帝王绿满绿,宫廷工艺,带“乾隆年制”款 |
2 | 清代翡翠朝珠 | 珠径1.2cm | 3200万 | 108颗翡翠珠,红宝石碧玺配饰,清代后妃等级象征 |
3 | 冰种飘花翡翠观音摆件 | 高26cm | 2800万 | 冰种飘花,王仲殊雕工,细节精湛,意境悠远 |
4 | 翡翠四季花插(一套四件) | 单件高15cm | 1800万 | 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红翡、紫罗兰等材质,当代艺术创新 |
5 | 玻璃种满绿翡翠手镯 | 内圈56mm | 1500万 | 玻璃种帝王绿,满色均匀,无棉无裂,手镯中的极品 |
从市场趋势来看,2017年保利春拍翡翠专场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色水俱佳”的顶级翡翠持续受捧,帝王绿、冰种满绿等稀缺品种价格坚挺;二是宫廷旧藏凭借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成交价远超普通拍品;三是工艺成为价值评估的重要维度,名家雕作和创意设计更受藏家青睐;四是年轻藏家群体崛起,对兼具艺术性和时尚感的当代翡翠需求增加,这些趋势反映出翡翠收藏正从单纯的“投资保值”向“文化消费”和“审美收藏”转变。
从文化内涵角度,此次专场的拍品不仅体现了翡翠作为“玉石之王”的物质价值,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哲学思想,如“翡翠朝珠”彰显了清代礼仪制度,“夔龙纹如意”融合了龙文化的权威与如意的吉祥,“四季花插”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些文化符号的融入,使翡翠超越了珠宝的范畴,成为承载东方美学的艺术载体。
相关问答FAQs
Q1:2017年保利春拍翡翠专场的高价拍品主要有哪些共同特点?
A1:2017年保利春拍翡翠专场的高价拍品普遍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材质顶级,多为帝王绿、冰种满绿等稀缺种色,质地细腻通透,色泽浓郁均匀;二是工艺精湛,无论是清代宫廷的精细雕琢还是近现代名家的艺术创作,均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细节处理到位;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宫廷旧藏或传统题材作品往往承载着历史、礼仪、吉祥寓意等文化内涵;四是传承有序,部分拍品带有明确的款识、来源记录或权威出版,增强了收藏的确定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其在拍卖市场中脱颖而出,创下高价。
Q2:翡翠在拍卖市场中的价值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A2:翡翠在拍卖市场中的价值评估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主要涉及五大核心因素:一是“种水”,即翡翠的透明度(种)和细腻度(水),玻璃种、冰种为上品,价值远高于豆种、糯种;二是“颜色”,以绿色为尊,其中帝王绿、正阳绿、苹果绿等色调浓郁、纯正、均匀者为佳,颜色分布均匀度也影响价值;三是“工艺”,包括雕刻题材、技法、创意及工艺师的知名度,好的工艺能提升翡翠的艺术性和文化附加值;四是“尺寸与净度”,在种色相近的情况下,尺寸越大、棉裂等瑕疵越少,价值越高;五是“传承与出处”,有明确来源、宫廷旧藏、名家收藏或权威记录的翡翠,因其稀缺性和可信度,市场价值通常更高,市场需求、经济环境及文化趋势也会对最终成交价产生影响。